伤寒论中“丸、散”之方归类并用总结【一点资讯】

(0)

相关推荐

  • 苓桂术甘汤的衍生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

    [应用导读] 气虚痰湿证的常见表现有上焦症状如头部之头晕目眩,胸部之胸胁支满,气上冲胸:中焦症状如心下逆满:全身症状如身为振振摇,短气,脉沉紧.<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论述苓桂术甘汤的辨治有: ...

  •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茯苓甘草汤 [原文]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 ...

  • 仲景医学之“眩”篇

    仲景医学之"眩"篇 有主症为"眩"者,有兼症为"眩"者,共收集11个方证,如下: 1: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原文]: 67条:伤寒若吐.若下 ...

  • 伤寒论中“丸、散”之方归类并用总结

    理中丸 方组: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蜜和为丸) 方用: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 ...

  • 伤寒论中有关“四逆汤及附方”归类并用

    四逆汤 方组:附子一枚生用 去皮 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方用: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呕吐腹痛,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四逆加人参汤 方组:四逆 ...

  • 伤寒论中七个寒热错杂方

    半夏泻心汤虽调和阴阳而功在治痞: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虽调和阴阳而功在治呕:乌梅丸调和阴阳而功在治蛔:麻黄升麻汤调和阴阳而功在发汗:附子泻心汤调和阴阳而功在扶阳止汗. <伤寒论>所载的寒 ...

  • “兵贵胜,不贵久”,伤寒论中“顿服”之方皆有此意

    <孙子兵法>有云:"兵贵胜,不贵久." 一般情势之下,带兵打仗还是速战速决好.倘若战争拖延太久,往往弊大于利.孙子对此还有以下论述:"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

  • 桑叶止夜汗偶中,白术通便秘功成【一点资讯】

    导读古来白术被扣上燥湿健脾之名,乃治疗腹泻之要药,如何能通便秘呢?本文介绍魏龙骧先生重剂白术通便秘,升清降浊,气机一动,便秘遂通,堪称神来之笔,此中有深意,值得医者深研. 白术,苦甘性温,专入脾胃二经 ...

  • 中医:外科方剂40首方歌!【一点资讯】

    中医:外科方剂40首方歌!【一点资讯】

  • 清代名医名方秘方集【一点资讯】

    赵学敏 方 感 冒 一.发汗散 [组成] 绿豆粉.麻黄(去根节).甘草各等分. [用法] 为极细末.用无根水半茶杯调服.惟服时须量强弱加减,壮者4.5克:次者3克:10岁以下儿童减半. [功效] 发汗 ...

  • 笔法的“方”与“圆”【一点资讯】

    学习书法,就要懂得笔法,笔法就是用笔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每一个笔画的书写方法.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笔和圆笔的运用,方笔与圆笔同许多笔画因素是相通的.圆笔可涉及逆入.中锋.藏锋.提笔.转笔等:方笔可 ...

  • 医案分享:尿频尿急、尿崩症怎么办?固脬方详细解读【一点资讯】

    药物组成:黄芪.升麻.葛根.天花粉.桑螵蛸.煅牡蛎.五味子.炒白术.陈皮.甘草 上药共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中医辩证:湿浊内蕴,升降失司 治法:益气固涩 临床效果: 张某某,男,27岁,多饮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