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朱瑾

(0)

相关推荐

  • 被忽略的朱全忠早期二把手胡真

    在从宣武军节度使成为二十多个藩镇的老大并改朝换代称后梁皇帝,朱全忠经历了漫长的创业过程.他兼并的第一个藩镇是滑州义成军,这种情况下他任命的义成军节度使显然在他的势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这位节度使在位四年 ...

  • 朱温身处四战之地,为何最终能够称霸中原?

    在唐末乱世中,朱温起家的环境其实是最差的,因为他所占据的汴州是一个标准的四战之地. 但是随着陈州赵氏.洛阳张氏和魏博罗氏的先后加盟,朱温的战略困境逐步消失了. 陈州赵氏保证朱温南部的安全,洛阳张氏保证 ...

  • 徐怀玉:临阵不退金疮遍体的刚勇之将 | 五代十国

    这哥儿们有一个美如冠玉的名字,无论是本名还是赐名都很美.然而,这哥儿们绝不是一个靠美名出名的软货.他的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搏杀出来的.从走上战场那天开始,这哥儿们的字典中就没有"撤退" ...

  • 马槊双绝的"赛张飞"朱瑾的曲折人生 | 五代十国

    这哥儿们生得壮武勇猛,被身为节帅的准丈人看中,然而他却看不上老丈人,只想取而代之.他与朱温同乡加同姓,本该相互扶持,却成了生死冤家.可惜朱温太生猛,他打不过躲得过,只好放弃山东转投淮南,因为马队拉风受 ...

  • 晚唐节帅王师范:儒雅外表下的巨大勇气

    少年节帅 龙纪元年(889年)平卢节度使王敬武去世时,他的继承人王师范只有十六岁,挂着一个检校工部尚书的荣衔.棣州刺史张蟾不服他,请求朝廷另派节度使,新继位的唐昭宗也就任命名将崔安潜为新任节度使,与张 ...

  • 杨吴最后的一抹亮色:那一场一敌二百却于事无补的拼死一搏

    背景 小编在之前关于张颢的文章讲到过杨氏吴国大权旁落的过程,在关于李遇的文章中讲到过徐温执政期间拥杨老将李遇被铲除.刘威.陶雅被慑服的过程,在关于徐融的文章中认为徐融是白死.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小编站着说 ...

  • 《二十四史》为何会有《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两部五代史

    清朝,乾隆皇帝钦定了历代二十四史,为古代正史做了大汇总.二十四史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两部"五代史". 这两部五代史有何异 ...

  • 旧五代史。 志十二 郡县志

    古籍                        旧五代史. 志十二 郡县志      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 河南道西京河南府滑州许州陕州青州兗州宋州陈州曹州亳州郑州汝州单州济州 ...

  • 旧五代史。僭伪列传一。杨行密、王审知

    古籍五代史 僭伪列传一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天子幸蜀,郡将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复.<北梦琐言>:郑綮尝典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光启初,秦宗权扰淮右,频寇 ...

  • 『古文典籍』旧五代史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旧五代史 朝代:宋朝|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 ...

  • 《旧五代史》全集在线阅读

    <旧五代史> 年代:宋 作者:薛居正等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 ...

  • 全部推倒重来:《旧五代史》的价值观问题

    文|刘志斌 实际上,<旧五代史>修纂的时间远早于<新五代史>,宋太祖开宝六年(973),赵匡胤下诏修<梁唐晋汉周书>,由薛居正监修.开宝七年闰十月,薛居正等人进表献 ...

  • 【崔氏名人】白话《旧五代史》:崔沂传   崔木兑传

    崔沂传   崔木兑传                           白话<旧五代史>    崔沂传 崔沂,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魏公崔铉的幼子,兄崔沆,僖宗广明初年也是宰相.崔沂进士及第 ...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书)列传六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 ...

  • 《旧五代史·王思同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思同,幽州人也.年十六,武皇命为飞腾指挥使.从庄宗平定山东,累典诸军.思同性疏俊,粗有文,性喜为诗什,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明宗在军时,素知之,即位后,用为同州节度使,未几,移镇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