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北堡玉泉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卜北堡玉泉寺·明·河北蔚县
蔚县周遭古堡寨子众多,不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堡墙、民居和庙宇,细细品味这些民间村落,令人流连忘返。及至驱车赶到卜北堡村时,天色已黄昏,也正好趁着夕阳西下的色彩观赏蔚县又一座庑殿顶古建筑——卜北堡玉泉寺。乡村寺庙却规格甚高,原因在于该村乃明代太监王振出生地,而玉泉寺则传为其生前家庙,荣耀照人。如今村堡寥落僻静,恰恰对应了这位权臣陨落带来的荒凉后世和无人问津。
卜北堡也是蔚县一处传统村落,历经几百年沧桑,堡墙基本不存,古民居倒是偶尔可见。最完整的还是西门楼,位于地势高处,门洞之上有精致砖雕,就连门洞包裹着铁皮的木门依然如旧。城楼上硬山顶楼阁尚存,登高一览全村景色,远眺群山原野。西门内相对还有一座戏台,硬山卷棚顶,檐下有木雕龙凤花草,两侧墙壁还有古代战争场景壁画。
出西门外路边崖下便是庑殿顶的玉泉寺,不知当年规模如何,现仅存一殿,前方延伸抱厦,内部空间昏暗。据说殿内有壁画,但由于天色已晚,难以辨认。庑殿顶坡度较为平缓,夕阳披上了一层金色,更显古朴沧桑。实际上,前方就有明代燕云古道经过,因此该寺位于交通要道上,来往人都可朝拜,这也正是王振当年选址的考虑。
王振出生于蔚县卜北堡村,初为教书先生,后因屡考不中,愤然阉而入宫。明初朱元璋吸取历朝宦官乱政的教训,立下内臣不得干政的严格组训。然而永乐帝猜忌、诛杀大臣,最后发现可靠的还是宦官,于是有了三宝太监被委以重任下西洋之壮举。王振为人乖巧,心思缜密,在宫中甚得器重,后来伺候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别的大臣都要严格约束小皇帝,而王振偏能陪小皇帝玩乐,于是乎逐渐掌握大权,甚至废掉了朱元璋的组训,排挤大臣,权倾朝野。由于皇帝的信任,王振在京营建高规格的住宅(今北京智化寺,罕见的黑色琉璃瓦),在故乡蔚州也敕建了天齐庙、灵岩寺等庑殿顶庙宇建筑,甚至在出生村落也有家庙玉泉寺与之呼应。
然而大肆营建的另一面,便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乱政恶果。王振在位数年,搞乱朝纲,对外空虚,自然抵挡不住瓦剌人的进攻。但他却出馊主意全明英宗西出宣府,御驾亲征。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皇帝轻信了老师的话,带兵浩浩荡荡出居庸关远征。然后不久就听到大同明军战败的消息,胆怯折返时,王振却又想路过蔚县,衣锦还乡地炫耀一把,后来又怕军马踏坏了老家的庄稼地,转而改走北线。如此毫无计划的折腾,导致贻误时机,明军最终在土木堡被围,英宗被俘,而王振也被将军樊忠用锤打死。相传算命先生说王振生不得全阳,死不得全颜,真是荣华半生,换来一切成空。
卜北堡玉泉寺如今孤零零矗立在西门外的断崖下,屋脊雕砖零落,屋顶杂草丛生,椽子有不少腐朽破损,梁架也有部分裸露,且新修的墙与古老的屋顶很不搭调,只有这庑殿顶是唯一显出等级和气势之处。而这高规格乡村庙宇的背后,是王振膨胀的权力欲,以及将明朝带入泥潭的颟顸无能。然后就这样被大臣和百姓唾弃的奴才,由于善于陪皇帝玩乐,甚得欢心,直到明英宗重新登基后,仍对其念念不忘,下令祭祀,并重用他当年的手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诚哉斯言!正因为此,明王朝还继续在昏庸的道路上走下去,反复折腾,直至覆亡。
这破旧的庑殿顶,在初春的暮色里,隐隐透露出一丝悲凉。几千年的盛衰轮回,至今中国还没走出历史周期律,命运注定坎坷。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