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巨匠任伯年作品选粹

​任伯年是我国清末著名的人物、花鸟画家,“海上画派”巨匠,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上海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他的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者,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备受世人瞩目。徐悲鸿曾在《任伯年评传》中,称其为“三百年来第一人”。王雪涛说他:“用色非常讲究,尤其是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及得过他。”英国《画家》杂志则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凡·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任伯年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

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

任伯年花鸟画

任伯年的花鸟画尤富于巧趣和创造,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任颐的花鸟画融会了陈淳、徐渭、八大山人、恽南田等人的笔法,具有一种诗意般的抒情趣味。

他能将极为平常的场景用最富有效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来,顿觉诗意盎然。他能准确地捕捉形象,物象也勾画得自然工丽,画面结体构成的动静、高下、掩映、疏密,敷色的没骨韵致和老辣笔意,均表现得十分完美。

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具创造性,富有巧趣,最具特色。他早年学老莲派(陈洪绶父子),及北宋工笔重彩的钩染花鸟画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后期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的格调。同时,他也吸收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开创了新的意境,将工笔、写意与没骨中国画技法相互交叠在自己的绘画创作实践中,在改变传统花鸟画造型、结构、设色上有了开拓性的创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由于任伯年出身贫寒,读书不多,故与吴昌硕、齐白石相比,画作中蕴含的文思较乏,缺少一丝画外余音,但就笔法、墨法、结构、色彩而言,他的花鸟技巧更为丰富,足资后世借鉴。

任伯年人物画

任伯年在近代绘画史上的杰出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以其个人成就而言,他的花鸟画最具特色,但从历史角度来衡量,他的人物画成就则更大。

任伯年早年的人物画师法于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等人。工细的仕女画接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师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钉头鼠尾描则学自任薰,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嵒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任伯年学古人而不受古人所束,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灵活通变,形成自己的面貌,充分体现了苏轼所提倡的艺术精神:“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在人物画技法上的杰出成就是冲出了明清以来复古画风的重围,显示了线描在人物画上所具有的无限生命力。他的绘画造型,在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的影响,这种以中国传统造型观念为依托,自然融入西方观察方法的写生能力,在绘画史上是非常难得的。他的人物绘画,重视写生、勾勒、点簇、泼墨交替互用,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且题材相当广泛,多绘历史故事,民间神话传说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

任伯年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画家,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他为世人留下数以千计的遗作。他的绘画艺术既遵循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西画造型中写实的因素,创造了可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民间趣味的艺术形式,予中国画以新的生命。他的作品是我国古代绘画和现代中国画之间的一座桥梁。蔡若虹称“任伯年是中国近代绘画的巨匠”,世人称其为“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