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至2020年“末日时钟”的时间调整 by Fastfission虽然“末日时钟”主要考虑核风险和气候变化,但是这种对未来悲观的情绪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很多人。根据2015年一项调查,来自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的民众对“考虑所有因素,你认为世界正在变好还是变坏?”问题的回答并不乐观,这些高收入国家中最乐观的瑞典也仅有10%的人认为世界正在变好,而最悲观的澳大利亚和法国仅为3%。
18235人参与的调查中,部分地区认为世界正在变好的人数比例 by OurWorld in Data如果你有关心全球实事的习惯,近几年来你会发现无论是在新闻里还是公众讨论的话题,处处都有引人悲观的事情——恐怖主义、区域战争、社会动荡、药物滥用、经济萧条、大规模失业,社会不平等加剧。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渗透进普通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对世界发声的机会,我们会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有人抱怨职场的歧视,有人揭露社会的不公,有人记录事故第一现场,有人痛骂战争……仿佛记忆中几十年前的世界更加和谐,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的认知模式更容易记住过去发生的积极事件,故而形成过去更美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是新闻报道总是关注那些突发的事件,它们往往是负面的,而那些好事情往往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还带着每个人的情感色彩,显然数据更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它的确在变得更好。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关乎人类福祉的方面,现在都比从前更好。1950年,全世界有75%的人口生活在赤贫中,而现在赤贫人口的占比不到10%。健康方面,19世纪初全世界有超过40%的新生儿在5岁之前夭折,这个数字到1950年还超过20%,今天已经降低至5%以下。与此同时,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也从20世纪中叶的不到50岁提高到了今天的70岁左右。
1960年至2045年地区出生时预期寿命 by Rcragun在受教育程度上,人类也完成了伟大的扫盲壮举,世界人口的识字率(可读写)超过了80%,而在一个世纪以前则恰恰相反,近80%人都是文盲,今天完成了小学教育的人数超过了40亿人。这些数据不仅仅是证明世界正在变好的事实,也是人类共同奋斗的伟大成果,背后的因素当然是非常多的,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很多人仅仅理解到了最直观的衣食住行部分,比如先进的交通工具极大的增加了每个人的活动区域,各类家用电器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慵懒,通讯技术让人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地交流,发达的医学技术让很多疾病变得可防可治。但科技改变的远远不止这些,或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得益于当今的科技,人类甚至可以获得从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