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新”从何来,通往何方
相关推荐
-
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发展逻辑
近年来,国内对于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全国范围内相关研究机构和智库纷纷建立.如何从方法论.认识论的角度做好区域国别研究,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等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学界深入 ...
-
新文科建设为学术评价带来挑战和契机
新文科建设是影响学术规划布局.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学术评价体系等要件的全面创新.2018年以来,由主管部门和学术界联合推动的破"四唯""五唯"行动,从 ...
-
潘鲁生委员:关于增设“民间文艺学”学科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 关于增设 "民间文艺学"学科的建议 潘鲁生 一.建设"民间文艺学"的新文科背景 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交叉研究,为传统文科研究开启新宝藏
■本报记者 樊丽萍 一位研究宋代文学的传统人文学者,皓首穷经一生,恐怕也难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苏东坡的"朋友圈"是怎样的?而步入数字人文时 ...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综合性发展的思考
作者简介 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成员 任晟姝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 ...
-
第1511篇 中华文明探源的比较神话学视角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缺失了神话学视角,因而阻碍着考古学素材和人文学科阐释之间的沟通.比较神话学是重新进入中国传统的本源和有效门径,它具有贯通文.史.哲.宗教.道德.法律诸学科的多边际整合性视野.从整合性视 ...
-
曹永国:何谓学科:一个整体性的考量
▲曹永国 作者简介:曹永国 (1977-) , 男, 陕西乾县人, 博士,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 ...
-
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李晓峰 主编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成熟的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学术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走过了七十多年不平凡的道路,在民间文学.古代书面(作家 ...
-
陈根:“新文科”应时代而生,新在何处?
文/陈根 在万物革新的时代里,文科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时代的重塑而走向"新文科".新时代的教育必然要反映着时代精神,引领新时代的教育迈向新征程,进而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在这样的背 ...
-
郭春方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思考
郭春方,吉林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分委会专家 2020年11月3日,在教育部高等 ...
-
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发力新文科,高校做了这些尝试!
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文科教育是 ...
-
大学语文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早期样本
说明:这个发言因有刊物约稿,所以只能先发摘要. "新文科"建设主要是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1.立德树人:2.学科交叉:3.中国特色:4.新新人类. "立德树人", ...
-
周星 | 开启新局面:新文科建设动力下的新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发展
在抗击新冠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率先通过线上会议方式聚会,研讨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建设发展问题,感谢委 ...
-
田野是历史知识的活化器 ——历史现场教学与历史学科的新文科建设
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文科建设应运而生.两年多来,新文科建设实践探索快速发展.这种转变不是表面的.功利的,而 ...
-
高校IPv6部署丨让IPv6服务于新文科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从2006年起接入CERNET2,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IPv6网络部署. 目前学校所有无线网用户.超过99%的有线网点位均支持IPv6无状态自动地址 ...
-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新文科建设无法回避“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
今天,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主办的新文科视野下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以<新文科浪潮与中国语言文学的先进性>为题,阐述他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