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机械复制”之“后”的思考 —从瓦尔特•本雅明的摄影观念谈起
相关推荐
-
划重点,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法兰克福学派~
引: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基地 法兰克福学派,创建于1923年,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 一般认为 ...
-
本雅明:一朵朵惊颤的灵晕
在波德莱尔的滑稽镜头中,描述过在林荫大道上驰骋的诗人.因为速度太快,轮子卡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而翻车.他头上的光环被震掉了.这个光环,仿佛变成了会动的拟人物.有一种可触摸的感知,这是光环美学的巨大转变-- ...
-
吕新雨 | 在纪录美学中寻找本雅明的“灵晕”
本雅明认为,只有具备本真性的照片才和世界的本原是有关系的,才是有"灵晕"的.而今天大众传媒上泛滥的照片不具备这个功能,不再能够说明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这使得摄影的最后一个阶段出现,即 ...
-
【代表人物】“欧洲最后一位文人”—本雅明
整理 周丹 导读: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3年(中文版,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1939)(中文版,三联书店2002年 ...
-
艺术史话 | 本雅明:摄影与作为艺术的电影
在19世纪的进程中,绘画和照相摄影围绕其产品的艺术价值所进行的争论,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不恰当和含糊不清的.但是,这种说法与其说是否定了这场论战的意义,不如说反而却可能强调了它的意义. 实际上,这一论战 ...
-
阿多诺致本雅明的信|1936|批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信
本雅明和阿多诺1923年在法兰克福相识,他们的深入交流开始于1929年在法兰克福郊外的一次谈话,两人商量要用<德国悲剧的起源>对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现代性,他们的争论也由此开 ...
-
“形象的祛魅”——论本雅明的视觉思想
瓦尔特·本雅明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 ...
-
艺术家本雅明谈复制艺术:复制不是抄袭,而是对艺术的回忆!
有时候一个开放的谎言能将我们带到任何真理所不能及的地方. --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语系,兼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法语与意大利语系以及建筑学院教授.) 记者 ...
-
当代文坛|新锐视点|杨光祖:本雅明批评实践的当代启示
新锐视点 本雅明批评实践的当代启示 杨光祖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摘要 本雅明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学艺术思想非常丰富.独特,比如,灵光. ...
-
聊一聊。
聊一聊。
-
“机械复制”与艺术的“光晕”
本雅明 图片为资料图片 拉斐尔名作<雅典学院>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图片为资料图片 蒂施拜因作品<歌德在罗马平原上> 图片为资料图片 波德莱尔 图片为资料图片 布莱希特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