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工人运动的旗帜,周恩来等人在他的保护下才能安心开会,与母泪别后血洒雨花台!

他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先后三次参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他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奔走于武汉、九江、上海等地,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接待和安置流亡工人,秘密恢复各地铁路工会和党组织。他被敌人严刑拷问之后,依然坚贞不屈:“我既投了红旗,决不投白旗!”他叫孙津川,安徽寿县人。“从童工到工人运动的旗帜”1895年,孙津川出生在寿县一个贫苦家庭。6岁的时候随打工父亲在汉口读书,后来由于生计困难,16岁便中断学业,到南京洋炮局当童工,贴补家用。再后来辗转上海兴发机器厂、上海永安纱厂、上海吴淞机器厂做工。艰苦的生活经历让孙津川学到更多东西,他正直、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多次的斗争经历也让孙津川在上海与中共党员彭干臣相识。(五卅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后,他积极为建立沪宁、沪杭甬两路工会、筹办工人夜校东奔西跑。夜校开学后,他和彭干臣、王凯等,印发传单,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当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委员,带领工人进行罢工运动。那一年,他领导了工友们积极开展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致使资本家被迫答应所有工人一律增加二成半工资,获得工友们的信任,当选为中共吴淞机器厂特支书记。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准备攻打江西。孙津川动员上海工人发动武装起义,断绝沪宁线交通,阻止敌人向江西运送军火。他亲自带领1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工人在沪宁路镇江站西和沪淞支线同时破坏沿线路,成功切断孙传芳的补给线,致使孙传芳的一列满载军火和给养的军车越轨翻车,完成了”中断铁路运输三天“的任务。“党和工会组织的领导人楼上开会”1926年冬,周恩来到上海,参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在彭干臣的介绍下,孙津川与周恩来相识。1927年,为了迎接北伐军攻克上海,孙津川组织以他为委员长的沪宁铁路罢工委员会,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前,孙津川受周恩来密令,让自己的妻子杨晨华用假名字租用了法租界里的一幢楼房作为指挥武装起义的”特别军委“机关。这栋楼的一层为孙津川夫妇住处,二楼是”特别军委“和周恩来秘密开会、部署工作的地方,三楼是周恩来住宿和休息的地方。起义前后,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汪寿华等上海地区党和工会组织的领导人常到这个地方秘密开会。这些领导人一到孙津川家,小阁楼上就响起了辟里啪啦的“麻将牌声”。此时孙津川的妻子杨晨华、弟媳王惜芳、妹妹孙方素等就自动到门口或巷口望风,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孙津川夫妇一面掩护“特别军委”和周恩来的活动,做好军委办事处的日常工作;一面始终与上海地区铁路产业工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上海总工会决定实行总同盟罢工,全上海各工厂、作坊、机关、商店和车船码头的全体工人实行罢工。孙津川担任指挥南市区起义任务,他亲自率领武装纠察队向敌人进攻,并在旱桥上插上红旗。他还以“便衣军司令部”的名义写了一道命令,派人送至于南市敌方警察局,令其停止抵抗。在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战斗后,敌警察被解除武装。随后,他又率纠察队和铁路工人夺得机车一辆,满载工人纠察队前往闸北区增援,向龟缩在商务印书馆负隅顽抗的直鲁联军毕庶澄部发动猛烈进攻。1927年3月22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28日,孙津川被选为沪宁、沪杭甬两路总工会委员长。“视死如归,血洒雨花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孙津川带领上海的工友们参加声讨蒋介石罪行的大会,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去淞沪司令部抗议,要求释放被捕者,不幸被捕。幸运的是,不久便被工友们营救出狱。(四·一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刚出狱的孙津川并没有退缩,转而奔走于武汉、九江、上海等地,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接待和安置苏、浙、皖、赣等省的流亡同志,秘密恢复各地铁路工会和党组织。1927年4月出席中共五大,在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各产业工会决议审查委员会委员。7月,孙津川按照组织安排,赴苏联学习。在短短学习了4个月之后,由于担心国内形势,孙津川于11月回国,担任南京市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在一次他去金陵兵工厂工人生活区和工人党员开会时,孙津川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字型,左手拿个“工”字,右手拿个“人”字,再把两个字拼成一个“天”字。他说:“工人团结起来,力量比天大,什么困难也不怕!”这一举动让金陵兵工厂的党团员受到备受鼓舞。1927年12月4日,在浦镇附近的一个小山上,南京市委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会前,推定孙津川为临时主席。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虽然他未能出席大会,但是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的突出表现,与刘少奇、阮啸仙一起被选举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共六大遗址)当南京的各项工作都有起色时,7月初的一个晚上,南京市委决定在姚佐堂家里开会。由于叛徒出卖,孙津川不幸被捕,在面对敌人严刑拷问,他依然坚贞不屈:“我既投了红旗,决不投白旗!”最后敌人把他母亲抓去,妄图用母子之情进行软化。当孙津川拖着浑身是伤的身躯见到哭红双眼的母亲时,这个在敌人严刑拷打都未曾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此时再也关不住自己情感的闸门,泪水夺眶而出。“你们在家好吗?”孙津川先开了口。“好,都好,”母亲忍着泪说道:“津川,他们会让你出来吗?”“妈,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就是我死了,弟弟还在您跟前,您老人家是能理解我的……”“津川,不要说了,妈都知道了。”母亲哽咽着,拿出带来的梨子,递给儿子。孙津川颤抖着接过梨子,只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递给了母亲,暗示着母子从此要分离,表达了自己慷慨赴难的决心。在狱中,孙津川得知党组织和他的许多朋友准备劫狱的消息,他坚决反对这种蛮干,反对因为救他而给革命带来更大的损失。孙津川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得到的只是无言的蔑视和义正词严的怒斥。在行刑路上,他高喊:“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1928年10月6日清晨,孙津川,他为自己的信仰倒在了雨花台下,热血染红了雨花石。
(0)

相关推荐

  • 邓发不死,解放战争胜利还能提前几个月,为什么说邓发是能人?

    邓发出生于1906年广东省罗浮县一个家境贫寒的工人家庭,比邓小平小2岁.邓发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后来转学上了小学后就辍学了,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13岁的邓发也参加了,虽然年龄小,文化程度不高,但是 ...

  • 他的牺牲,成为点燃五卅运动的导火索

    他的牺牲,成为点燃五卅运动的导火索 看看新闻Knews 2021/06/19 07:52 网络错误,请检查网络设置后重试 重试 苏州河梦清园河畔,中国苏州河龙舟国际邀请赛锣鼓阵阵,呐喊声声,谁能想到, ...

  • 石圪节煤矿:我党接管的第一座红色煤矿

    夕阳下的石圪节"八一八"文化主题公园,一切都被镀上了一层玫瑰色. 驻足于栩栩如生的浮雕墙前,穿行在石圪节矿史展览馆内,随着讲解员深情的讲述,记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80多年前波 ...

  • 《觉醒年代》里的赵世炎,绝非配角

    [近代史故事]继续,得益于<觉醒年代>热播,以及头条的给力推荐,上一篇我写的<觉醒年代>中跟在陈延年身旁的"小孩"陈乔年,值得写写的一生 ,两天时间已经有4 ...

  • 上海地方志周恩来谈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57年12月22日) 本文是周恩来同志于1957年12月22日在上海接见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老工人和部分劳动模范时的讲话,这是了解和研究上海党史.工人运动史以及继承和发扬上海工人阶级光荣革 ...

  • 两个“津川绞”

    原帖发表于踏花行花卉论坛 2020年11月26日 作者:Mickyzhu 坐标:浙江嘉兴 感谢花友分享 今天两个津川绞绞在一块儿了,绝代双绞

  • 牺牲94年后,陈独秀之子陈延年烈士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

    近日,两封写给烈士.署名为"来自新中国的青年"的信在网络走红. 红船杂志了解到,这些信是网友特意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献给烈士陈延年.赵世炎的.信的作者发文表示,看了<觉醒年 ...

  • 在上海,赵世炎的家

    .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沈轶伦 日期:2021-07-30 (1/4) ■ 本报记者 沈轶伦 "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 19岁从这里出发的青年,26岁时将生命终结在此 ...

  • 罗亦农:短短26年生命历程 创下了多个“第一”

    罗亦农原名罗善扬,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19年赴上海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年底转为中共党员,在 ...

  • 百年瞬间 | 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联合全国广播电台 共同推出特别报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新青年>出版的"劳动节纪念号"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 ...

  • 红色特工之王邓发:救过无数人的命,却意外死于飞机失事

    1936年下半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访陕甘宁边区,采访了很多红军重要人物,都记录在<西行漫记>这本书中. 其中,斯诺激动地评价一个人说:"他是中国红军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有 ...

  • 游三山会馆

    上海三山会馆东邻南浦大桥,西近南车站路,从龙阳路乘坐大桥六线公交车半小时就到了. 三山会馆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集资兴建,1914年竣工.它是同 ...

  • 黄浦日记|走进三山会馆,读懂这座见证百年风云的历史建筑

    在黄浦区中山南路1551号,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整座建筑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具有典型的福建建筑风格.馆内古戏台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尤为罕见,顶部是金碧辉煌喇叭型的藻井,四周刻有上海城墙模型. 这 ...

  • 美国工人运动的产物

    1905年6月成立的"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是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工人运动的产物. 19世纪下半叶,美国没有任何劳工立法,工人权利得不到保障.1873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 ...

  • 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公司120岁了 藏有多少“宝贝”

    天通庵路190号,这是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所在.1932年,位于宝山路的总厂和一街之隔的东方图书馆被日军炮火炸毁,仅第五印刷所在轰炸中得以幸存.去年,第五印刷所被整体复原,以当年的样貌,承载延续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