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从阴阳走进百家经史(四)
四、五运六气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这段话描述的就是我们所谓的五运,在不同年干,体现出寒暑燥湿风的属性。
1.客气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这段话描述的就是六气,分别在不同的年支,展现少阴、太阳、少阳、阳明、太阳、厥阴等特点。

少阴司子午,正化为午,对化为子(图中子午相对)
太阴司丑未,正化为未,对化为丑(图中丑未相对)
少阳司寅申,正化为寅,对化为申(图中寅申相对)
阳明司卯酉,正化为酉,对化为卯(图中卯酉相对)
太阳司辰戌,正化为戌,对化为辰(图中辰戌相对)
厥阴司亥巳,正化为亥,对化为巳(图中巳亥相对)
因此,这之间的相互顺序为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
不同年份,六气的变化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客气。
2.主气
那么我们所谓主气的顺序又是如何排列的,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我们可以排一个次序。一开始提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最后一句提到【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当于一个圈,最后回到了君火之位。所以从显明之位开始排序,得到这样的次序: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主气分主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即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六步,每步为一气所主,共4个节气,计60天87刻半。
主气之六步年年不变: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主大寒至春分;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主春分至小满;三之气为少阳相火,主小满至大暑;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主大暑至秋分;五之气为阳明燥金,主秋分至小雪;终之气为太阳寒水,主小雪至大寒。
五、六气始于何时?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刻于下水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每五年一纪,12纪后重回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