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相关推荐
-
七、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原文279后段
七.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原文279后段 [郑论] 按大实痛而在太阴,理应大承气汤以逐其邪,于桂枝何取乎*? *此亦太阳之邪,陷于脾而邪实,故表里两解之,亦妙法也(顶批). [阐释] 此条紧接 ...
-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 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 ...
-
【伤寒论六经病总治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论六经病总治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太阳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主要治法是汗法,因其兼证不同,可兼用下.清.温.补.(至于汗法和其他治法的先后治则关系, 详见 ...
-
经方:理中丸(肠胃寒湿,口吐涎沫)
理中丸[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 ...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 ③心中疼热:胃脘 ...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①,但欲寐②也. [注释] ①脉微细:微是脉的搏动轻微无力,属于阳气衰弱:细是脉的形态细小,属于营血不足. ②但欲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译文]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为脉象微细 ...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 ...
-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①也. [注释] ①目眩: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译文] 少阳病的主要症候,是口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评析] 本条为少阳病提纲. [原文] 少阳中风①,两耳 ...
-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法,秋宜下. [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评析] 本条讲适宜用下法的季节. 秋季属燥金司令,其气主降,万物开始渐入收藏之令,人体随着秋令的到来,也相应地起着变化 ...
-
《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译文] 关脉濡而弱,寸脉反见微,尺脉反见涩 ...
-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邪气得散,经气得畅,且通津 ...
-
《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法,春夏宜发汗. [译文] 在春夏季节,适宜发汗,这是使用汗法的一般原则. [评析] 本条讲概言治法运用当结合时令. 春天阳气初升,夏天阳气旺盛.在春夏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应之而浮盛于外,感 ...
-
《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