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书写
最近,有好些家长反复给我讲“孩子的书写下降”。书写下降其实也是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首先,孩子的错别字明显变多了;然后就是涂改的地方多了;最后才是整个卷面看起来没有原来那么工整了。
那到底怎么来完成这个书写的提升呢?
还是只能分型而治。
第一个,孩子的错别字变多了。
在我看来,这属于过渡阶段的正常现象。除非二年级孩子积累的生字足够多,孩子一上三年级,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作文,用字量是明显加大,而且这些用字比二年级更开放。二年级的时候还是限定在一定的模子里写写,基本是学什么字用什么字,所以用错字的情况稍微少一些。
当然,并不能视而不见。
一方面,继续夯实生字的学习。而且在生字学习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拓展。我自己平时在拓展方面就做得不好。原来是拓展太多,既耗时,学生又更容易混淆。后来,我尽量在学习生字时不拓展,可是感觉学生学的生字灵活运用又不够。这一点,确实从我的角度还需要加强备课。一课的生字中如何拓展,拓展到什么程度。
另一方面一定是要加强阅读,让孩子和字多见面,在语境中见面,能有效减少别字现象的发生。
第二个,涂改的地方多。
因为错别字出现的频率高,涂改多比较正常。另外,三年级的孩子接触钢笔,容易弄得到处都是墨渍。有的提倡直接用中性笔书写,这样避免了墨渍,但是中性笔的圆滑容易让不认真书写的孩子书写更马虎。整个作业就是他自由滑行的场地,龙飞凤舞。目前,对到底使用什么笔,我是持中性态度。如果孩子确实容易弄得到处是墨渍,也可以考虑使用中性笔。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修改符号的使用。这学期,教材安排学习了三个修改符号,增补、修改、删除。其中增补符号和修改符号都比之前的要复杂,这让本来就卷面不好的孩子雪上加霜。这还算好一点的。有的孩子就是直接反复画圈,直到墨水浸透纸背才肯罢休。还有的打横线、斜线、×掉。
我的想法是,在没有要求用修改符号的地方不用修改符号,直接在错字右下角打一个小×,注意一定是小×;如果是一个几个连着的词语或者是一个句子,那就前面的左下角再加上一个小×,然后把正确的写小一点放在上面或者下面。这样的想法是与教材教授修改符号的精神有违背的,但是要想卷面涂污减少,也算是一个办法。
第三,卷面看起来没有原来工整。
读二年级的时候,基本上作业写字,一横排写过去都是一样的字,自然看起来要工整一些。上了三年级,用字量大,字的大小不同,排列分布就有讲究了,有些孩子自然卷面看起来就不那么好了。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方格里练习写字。首先做到让自己的字完全在方格里。做到了这一点后,再让自己的字在方格里,上下左右都有适当的空隙。这样坚持写一段时间,随时做作业都这样要求自己一段时间后,一定是有改善的。
有些同学在书法老师那里练的时候,写得很不错,一到作业上又变回老样子。这就需要孩子转变思想,学来就用,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书法来练习。
做了这些,还是有孩子完全没有触动,那怎么办呢?好吧,还是只有杀手锏了。如果你愿意把每天的作业完成两遍三遍,如果你愿意随时都在重写作业,也只能如你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