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听“哈(hǎ)”的献媚

哈,从口。查工具书,有弯腰以示礼貌意。又有方言义项,说是斥责意。当然,张口呼气,爽朗的笑声,也是哈。

而皖北乡人,单把弯腰示礼的意思,拎出来,并加以演绎,赋予它一定的贬义色彩。

比如,“他又哈上去了”,或者“我不哈他”。

怎么就叫“又哈上去了”呢?从来的皖北乡村,都是厚道铺底,朴实垫底。在那里晃荡,游走,你遇到的,一定是实在的民风,厚道的农人。但也可能,会听说一些个“哈”的故事。

原本都是一个村子里住着,甚或就是门挨门,门对门,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是,人家老坟地里冒了烟,突然之间就叫上面下了文件,当了干部。至少,也得是村里的两委吧。哪怕是村民组的小组长呢,也都算得上一个“鲜亮头”。

这样一来,人家的门嵌子,或者肩膀头,无形之中就高起来了。这个无形中的变化,他旁边的邻居,最有发言权。就发现,那户人家里,渐渐地热闹起来了。村里的一些人,有事没事总往他家跑。村人对那家人的老老少少,说话都更客气,更热情了。

这还不算。那家人遇了事情,或者本来就不是个事呢,比如他家老爷子在镇上的卫生院住了几天,很多人就会揣着几百块钱来他家“瞧看”。他家地里的农活,也都是人家争着抢着干。他家里的小少爷,小公主,谁见了都夸聪明,漂亮。其实也不见得就是真聪明,真漂亮。

这些个表现,邻居在背后就说,“又哈上去了”。这里的“哈”,轻蔑的意思,很明显。

一般来说,作为近邻,不是表叔,就是二大爷。他也得“哈”上去才行。人家都“哈”了,你不“哈”,情面上也过不去啊。

但也有例外。近邻之间,情分上近一些,但小矛小盾也可能多一些。地边子,小孩子,小牲口子,都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引线。这些不和谐因素累积起来,心头会生出不痛快。到了一定程度,邻居会作恨恨状:“我不哈他”。甚至还会说,“他能不下我地里雨?”那种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下半年,因扶贫事项,我到沿淮的余庄村住了几个月。期间,听说了一些“哈”的事,也见识了一些“哈”的人。返回都好长时间了,那些事,那些人,还窝在心头,挥之不去。说实在话,对那些“哈”的人,我真的看他不起。扶贫上的一些偏差,一些不妥,多多少少都跟“哈”,有关联。

(0)

相关推荐

  • 猫铃(童话)

    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平房,有用木棍夹起的小菜园,有堆放杂物的小棚厦.孩子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在院里院外捉迷藏,掏蛐蛐儿,逮知了.有一次他们捉住了一只小花猫,正好附近有一个小水洼,他们想看小猫的游泳本领,就把小 ...

  • 不经意的举手之劳

    住在楼上的邻居从我身边经过,先我一步下了楼.我和邻居住在同一个单元里已有几年,但我们几乎没见过面,即使偶遇也是彼此擦肩而过且互不招呼,所以,这次偶遇我仍一如既往地没有去招呼邻居,只管锁了房门,又提了垃 ...

  • 歪瓜裂枣(一个寡妇门前的故事)

    娜娜,年龄二十八,在乡下守寡了五年,至今还不见个媒人上门来说亲,忍不住便有了些怨言.可惜不能明说,只好将自己的事烂到肚子里去. 这一天中午,邻居好意将一大堆从树上敲打下的歪瓜裂枣赠送予她,表示对昨天她 ...

  • 散文丨老邻旧居

    作者简介 作者,青远,本名赵青,河北沧州人,诗观:从旅途中寻找灵感. -作品欣赏- <老邻旧居> 搬离老家有十几年了,偶而带孩子们回家,那些老邻居们见面都很热情,让人感觉特别亲切,问一些你 ...

  • 村庄物语︱听“候(hóu)”的尴尬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04篇原创推送 候,这个字跟时间有关.所以有时候,也有等候之意.等候,其实就是候着. 皖北乡间的一个典型场景是,较为隆重的请客饭桌上,端杯喝酒,拿筷子夹菜,主人家和陪客人,都是要& ...

  • 村庄物语︱听“局(jǖ)”的面子

    这是 村庄物语 第197篇原创推送 从前的皖北村人,尤其是老辈人,对"局"很敏感,也很看重,且更加在乎.这从他们常说的一个词那里,能够得到印证.那个词是:"做局" ...

  • 村庄物语︱听“攚(wěng)”的决心

    这是 村庄物语 第192篇原创推送 攚,我查到的是,唤牛声.但我好像觉得,这个解释,至少在皖北村人那里,是不确的.我自小听过唤牛,但没听过这样唤牛的. 皖北村人说"攚",其实就是推 ...

  • 村庄物语︱听“串(chuàn)”的本事

    这是 村庄物语 第190篇原创推送 很长时间了.我在串,窜,蹿,几个字之间纠结.皖北村人说的那个"chuàn",该写成哪个? 这个也会意,那个也有道理.最后我选的是"串& ...

  • 村庄物语︱听“歪(wǎi)”的小憩

    意大利有个著名的比萨斜塔.它有多著名?不知道它所在的地方,可以:不知道比萨斜塔,则不可以.因为伽利略在它上面,做过自由落体的试验.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 我查到的资料说,倾斜角度3.99度 ...

  • 村庄物语︱听“馕(nang)”的过量

    馕,从食.望字生义,该与吃饭有关.嗯.这已经贴边了. 皖北村人说的馕,一般有两个音调:náng,nǎng.我且逐一说说. 孩子挑食,可能是一种常见现象.挑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 ...

  • 村庄物语︱听“搲(wá)”的抓紧

    这几天已是中伏了.热浪扑面. 我想起来,刚入伏的那几天,天气并不热.单位的王磊,还问过我:这都入伏了,还是这样的天气,说好的伏天呢?我当时说的是:别急,在路上. 这不是嘛.说来就来了,而且来势凶猛. ...

  • 村庄物语︱听“拌(bán)”的舍弃

    时间真"潲"! 2019年的这个时候,那个叫"贾君鹏"的少年,以一种偶然的姿态,从线上风靡到线下.10年过去,他已经长大了. 谁叫"贾君鹏" ...

  • 村庄物语︱听“泡(pǎo)”的虚空

    那天,我在PC端操作.在后台,有一位@王允的网友,点关注了.还给我发来了"您好!"的消息,又提了一个建议.我得赶紧接茬啊.要知道,这个,涉及到--粘性. 第二天,我又在后台给TA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