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85)礼与法其实是治理黑白两面

易经(185)中间层的管理之道

大畜卦其实讲的是全作之道,中间层的管理之道。易经是推演法,圣人知道靠感情去拉拢别人是没有用的,靠道德来约束也不靠谱,所以大畜卦说创业者要有规矩,比如刘邦就订了一条,非刘氏不能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这是规矩你很厉害,但你没有功劳,什么都没有。

商鞅变法,就是变的利益层,制定一个大家遵守一个规矩,非军功不能升级,世袭的都不算。

否则人都会认为自己吃亏了,人大多高估自己的作用却低估了别人的作用,所以事先就说清楚,这就断了其不安份的念头。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给牛戴上口罩,这是一个像形的解释。

童者,未角之称。

牿,施横木于牛角,以防其触也。

周公说,六四与初相应,畜初者也。初居最下,阳之微者,微则其恶未形,而制之甚易,潜消默化,犹牛未角,而牿预谋其触之象。夫人之恶当既著而后禁,则扦格而难胜,及其初而豫防。则人自不为恶。此所谓以礼立教。

礼之所起,人与人之间交往之规矩也,诗经第一篇叫《关睢》,从人的最原始的欲望说起的,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喜欢女的,女的也爱慕男的,能不能就野合?诗经说,不能,要按规矩来,男人要回家来提亲,女的则要为提亲做好准备,提亲了,经过双方父母同意了,则才能敲锣打鼓地结婚,公开过去时洞房。否则就不符合礼!诗经三百,都是教化,只不过被近代一些假把式给解反了。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礼记:禁于未发之谓像。人未有争心之前,而设礼乐以教其让,人未有欲心,而悬法制以禁其邪,开其向善之端,而杜其为恶之路。此所谓豫也。

儒家对于法有其自己的看法,孔子并非不喜欢法律,孔子认为,等事件发生了,再以禁奸伐暴,总免不了刑戮之惨,其于心当有所大拂也。孔子说:四之止恶未形而元吉,盖豫教而民自服,无为而物自化,四之心盖有所深喜乎此。

孙子说的,上兵伐谋,就是别人开始有战争的念头时就将他给灭了,以至于不再起兵祸。

(0)

相关推荐

  • 48.画画绸为底如万物后有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 ...

  • 马氏论语正义—为政篇1-5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用目标来治理(天下),就像那北极星一样,自己呆在那里静止不动,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转. 重点词解: 政:本意指收税,这 ...

  • 儒家经书概述•孔子与五经

    孔子第一个创办私学并编写教科书 我们讲经书,不能不首先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孔子. 孔子出生在东周,所处的时期也被称为春秋.那个时候,周王室的力量已经薄弱,原来听从周王室的诸侯国纷纷壮大,不听话了,彼此之 ...

  • 简单易效的用砖练功法(二)动功(如花手)

    功法一:马步推砖(一) 1.拿桩:两腿左右分开,间距宽于肩,低马步下蹲(大腿与地面近于平行),两脚平直,五趾抓地,尤其是大足趾与二足趾要紧抓地面,如老松生根.身躯正直,要求同骑马桩.同时收腹.挺胸.提 ...

  • 梅花易数外应断法精粹

    易经天下 今天 1.乾卦位:悬象解读 乾为父  ,探望初中时代的一位老师,闲谈中,见客厅的乾位的柜子上,摆有:茶叶盒.酒瓶.茶杯.茶壶四件物品放在一起,此外另有一只茶杯虽然放在柜子上,却与其它四件分开 ...

  • 初天麟:梅花易数外应断法精粹

    初天麟:梅花易数外应断法精粹

  • 教你梅花易数快速起卦法

    梅花易数可以通神,三种非常准确.实用的起卦方法 一.来人方位起卦法 以问事人作为上卦,以方位作为下卦.问事人如果是少男便为艮,少女便为兑,中男便为坎,中女便为离等等,方位按后天八卦的方位,如离南坎北, ...

  • 华佗内功五禽图(和易筋经一样内壮神勇易筋易骨能抵抗重击之法)

    (配合功法的视频我会随后发出来,以便爱好者学习.)五禽图是在五禽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先贤大德们逐渐完善,内外结合动静相兼,治病强身的优秀功法.本功一步一阶梯,除了猿鹿虎熊鹤五部功外,还有顶功(铁头功) ...

  • 白话详解《梅花易数》的占法与玩法

    <易>中秘密穷天地,造化天机泄未然:   中有神明司祸福,从来切莫教轻传. [白话释意] <易>中秘密穷天地:<周易>中的奥妙囊括了天地见的奥妙. 造化天机泄未然: ...

  • 《易经》古代筮法的原理,卦象是交通人神的中介

    我们已经讲过,<易经>卦象并不是由伏羲氏通过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顿悟中产生的,它的发生有几个条件:首先,农业生产已经发展起来.其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知识有了一定的发展, 阴阳学说已 ...

  • 道德经妙解丨35 道 德 仁 义 礼 智 法

    35 道 德 仁 义 礼 智 法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 ...

  • 《伤寒论》里易被忽略的救阴法 | 山海精舍

    导读:保胃气,存津液,三阳病救阴以护胃液,三阴病救阴以救肾水.陈老总结<伤寒论>中的救阴法,结合临床运用,归纳整理,分别为清热救阴法.泻热存阴法.润燥养阴法.降火滋阴法.利水育阴法.柔肝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