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百年后发现康熙遗诏,揭开雍正夺位的秘密

朝廷里的人,真就是非友即敌的吗?

皇权在古代的时候,一直都是一个让人觊觎的东西,明朝时期朱棣为了篡位不惜发动兵变,自己侄子朱允炆为逃命而下落不明,即便是当上皇上之后,也会有人觊觎皇位,因此皇帝们为了保住自己皇位,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不然,朱元璋也不至于宁可错杀,也不肯放过那么多大臣了,很多时候,成王败寇就是这么来的。

话说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帝驾崩之后,还发生了九子夺嫡之事,最终便是后来的雍正帝上位,一直以来雍正帝上位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甚至还有人指出“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据说有一份康熙的遗诏,便是揭开了雍正夺位的秘密。

康熙在皇帝之中,一直都是一个颇具好评的皇帝,平定三藩,亲征准噶尔这些事情来,都是康熙闪闪发光的功绩,但唯独在选择继承人这一块,没有给出亲自钦定的人选,便是成为了康熙的“黑点”。

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康熙,谁能预料得到自己死后的事情呢?

因此关于雍正在“九子夺嫡”这一块上,便是有着最广为流传的三种说法,一是最为正常的遗诏继位,二是改诏篡位,三是无诏夺位。顾名思义,后两种便是雍正“来路不正”的由来。

雍正在位期间,他算得上是皇帝中的劳模,一天只休息4个小时,在58岁那年便是去世了,因为长年累月劳作,雍正的身体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雍正的努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财政以及赋税,还有行政这一块,都让清王朝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一点在乾隆帝时期便是有了最好的证明,国库上的充盈,很大一个程度都是雍正的努力,这一点雍正肯定是值得一份肯定的。

说回康熙遗诏的事,直到如今这件事在清朝历史上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通过康熙遗留下来的线索来看,雍正篡位是一个并不大概念的事情,因为雍正想要篡位的话,就必须要在康熙的遗诏上动手脚。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遗诏可不仅仅就是一封信那么简单,因为诏书的内容是康熙用三种文字写的,如果要同时修改三种文字,这可不是一件难以察觉的事。

再有,对文字语法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尤其是像诏书这种说明书,改动一个字都会让全文变得不通顺,如果想要同时改动三种文字,那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雍正在继位之后,不迷权力,也不迷酒色,一味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治理国家上,如此一位明君,若是要将篡位的名号定在他头上,着实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雍正在自己晚年的时候,为了避免让这种事发生,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皇帝自己也私备一份,待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取出两份遗诏,当场对照无误后,才能宣布继承人。

如此看来,皇帝还真是没那么好当的,光是这些事,就是明眼可见的崩溃。

朝廷之中,始终都不会是一个很安分的天地,但能够拥有这些明君来安定社稷,自然也是一种幸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