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上海“外滩源”(三)六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4公顷。.区域内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我国近、现代的金融业和贸易业均从这里孕育发展并走向壮大。现存有15幢优秀历史建筑和一批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造于上世纪初的外国老建筑,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尽管没被善待,但好歹的大难不死,保留下来了。让我们后人能一睹万国建筑的风采!感谢上苍,这些建筑没有步北京古城墙的命运。本博文是外滩源第三集。我为此会费了大量的功夫进行资料查阅和检索。我想留下这些宝贵的资料。

目录:

   一、颐中大楼位于南苏州路161—175号。1920年建

   二、沪办大楼:南苏州路185号 建于年代不详

   三、划船俱乐部:南苏州路76号, 建于1903年

   四、真光大楼:圆明园路209号,1930年竣工使用

   五、兰心大楼,圆明园路185号,1927年竣工

   六、协进大楼,圆明园路169号,建于1923年

一、颐中大楼 南苏州路161—175号 

英美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建造 建于1920年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编号54

颐中大楼位于南苏州路161—175号。1920年英美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建造。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221平方米。4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

   外墙为暗红色,带有水平凸槽线条,三段式对称立面构图,外墙有券形连通两层的窗框,窗间墙为白色,立面富有强烈的色彩对比。顶部有较深远的挑檐。

二、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大楼 

南苏州路185号 建于年代不详

上海市第五批历史保护建筑 编号HP-J-024-V

沪办大楼:南苏州路185号 .门两侧挂着许多省市驻沪办事处的牌子。

沪办大楼:南苏州路185号。如此精美的建筑,我用一个多小时,用google、百度、搜狗等搜索,但都查不到该建筑的历史。有点沮丧和失望。

但数年后,峰回路转,2015年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将其列入名单之中,使我得知其历史。

三、划船俱乐部 南苏州路76号,

外滩源的最早的建筑 建于1903年

划船俱乐部:南苏州路76号,建于1903年 。此为外滩源的最早的建筑。

原划船俱乐部铭牌已损毁


    划船俱乐部始建于1903年,由当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英商玛礼逊洋行完成设计。新落成时,建筑以红色清水砖墙饰面,外观是在英国维多利亚坡顶建筑基础上局部略带巴洛克装饰的折中风格,其东翼为船库;西翼是上海历史上第二座室内游泳馆(第一座为上海跑马场内部的游泳池);中间体部分为砖混坡顶结构,屋顶为歇山。

南苏州河畔的百年老建筑、沪上最早的划船俱乐部因外滩源改造面临拆迁。目前,这幢古建筑已被停止使用,空置出来等待拆迁。

    一些文物专家正在为此呼吁,希望保留下这幢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也为改造后的外滩源多留下一处文化景观。

在经过多方努力后,该建筑已保留下来,并已修缮。真是上海的一大幸事!

   在俱乐部门前拍照的美女

四、真光大楼 圆明园路209号,

教会机构创办传道刊物《真光》1930年竣工使用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大楼坐西朝东,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以锐角状竖线条装饰,出女儿墙收头。横直线条交叉组合,乳黄色及褐色曲面外墙贴面砖饰面。大片玻璃窗与方形玻璃灯柱及室内流畅的天花与墙面线脚及灯饰处理,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建筑面积3347平方米,于1930年竣工使用。当时聘请沪上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五、兰心大楼,圆明园路185号

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 渣打银行上海分行 1927年竣工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编号58

    兰心大楼,圆明园路185号,1927年竣工,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就设在此处。


   兰心大楼坐西朝东,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326平方米,建筑面积9105平方米。

兰心大楼外墙立面采用褐色面砖饰面,简洁清丽。主入口处略前出,设齿状隅石,层间窗洞置连续式平拱钢窗,横线条韵味感强。顶部挑出阳台饰爱奥尼式柱,窗楣上置三角形山墙花装饰。顶层塔楼三面饰弧拱券、中间是券心嵌销石。整幢大楼呈现出现代主义风格并局部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

六、协进大楼 圆明园路169号

建于1923年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HP-J-045-V

 

    协进大楼由会差建筑绘图事务所设计。建筑共6层,立面为折衷主义风格。主入口大厅楼梯间有时代特征,楼梯为铸铁制,木门玻璃划分有一定特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