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刘志龙:湿热发黄之汗、下、清法
相关推荐
-
经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原文]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 ...
-
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 ...
-
经方: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 [原文]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淤热在里,身必 ...
-
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
此文已经发表在<环球中医药>,我的代表作. 摘要:对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历代医家观点争议较少,成无己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黄也.伤寒为寒湿在表,发黄为瘀热在里,与麻 ...
-
名医刘志龙:少阴病八法探析
华医世界 导 读 听说,医生的善良都是与生俱来的, 不论何时何地,有病人在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 刘志龙院长默默资助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女孩上学,至今已经十年了. 刘院长的正义与善良,是我们中医人榜 ...
-
名医刘志龙:胃痛4年不见好?用这个方极效—小建中汤!
中医药很方便 阅202转222019-12-26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小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虚劳里急证,黄煌教授认为符合小建中汤的患者往往具有"虚弱&q ...
-
岭南名医刘志龙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我见
原创: 黎崇裕.刘志龙 中医药通报 <伤寒论>的内容采用条文列举的方式逐条呈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条文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导致后世学者学术观点多不一致,给正确理解 ...
-
名医刘志龙:耳鸣1剂止,临床经方特效医案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神农本草经>载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 ...
-
名医刘志龙:五苓散在眼科.皮肤科及各类水肿病中的应用
2018年4月11日,刘志龙教授在华医世界"万人学伤寒"公益微课讲授了五苓散辨证要点.加减变化及剂量大小的知识点,那是小师妹第一次知道,五苓散应用这么广泛,而且这么有效. 在第三次 ...
-
名医刘志龙:临床百变小柴胡,15年头痛1月除(文末有彩蛋!)
华医世界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小柴胡汤的临床范围极广,方证复杂多样,后世医家对其论述很多,各有其独特见解. 此外,<伤寒论>中记载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也较多样,由其变化的 ...
-
汗 下 灸 法用之当与不当
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 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 又不须下而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 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使人心内懊 ,胀满烦乱,浮肿而死. 又不须灸而强 ...
-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个集汗下清利四法于一体的良方,效果好
清代医学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讲到,中医方剂的治法讲究"汗和下清吐温消补"这八种方法,虽然很多的方剂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一种治法,存在着多种治法同时具有的情况,但是在中医 ...
-
【名医专栏笔谈】刘志龙教授谈春节如何解腻消滞?
[名医专栏笔谈]刘志龙教授谈春节如何解腻消滞?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会因为过分油腻的饮食和无节制的喝酒,造成消化系统的疾病."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大鱼大肉富含高蛋白.高脂肪,常吃会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