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王略帖赞》一版/字库1.0版

米芾《王略帖赞》,又称《破羌帖跋赞》《破羌帖赞》《桓公破羌帖》《适意帖》《玉格帖》《宗正帖》《获右军王略帖》《一百五十千帖》,是翰牍九帖之四,纸本,行楷书,纵22.9厘米、横4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品之一,他对书法要求变化中达到统一,重视整体韵味,兼顾细节,随意所适和奔放的豪情,随意勾涂,潇洒超逸,不激不励,但笔划的枯浓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李之仪评米芾:“超轶绝尘,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经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

【始】

【1】右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王羲之书八十一字赞。昭回于天垂英光,跨颉历籀化大荒。烟华澹动彷徉,一噫万古称天章。鸾夸虬举鹄序行,洞天九九通寥阳。茫茫十二小劫长,玺完神诃命芾藏。癸未岁太常玉堂手装。左司郎中黄诰。隋珠荆玉烂生光,际天蟠地射八荒。嗟我一见犹激昂,而况好古真元章。不买金钗十二行,以彼易此归华阳。天公六丁气焰长,雷电

【2】取去宜深藏。职方郎中刘泾。至人代天发幽光,手生苍华秀芜荒。万夫蛇蚓谢轩昂,断是龙被五色章。大珠自点玉著行,印跋翕受交混茫。公其敬识神理长,不畀正眼非归藏。承议郎薛绍彭。宝晋不空来夜光,沧浪一濯聊治荒。至宝无价谁低昂,怀充押尾开元章。楷字不见褚影行,永和岁月今茫茫。传至太平随世长,金题玉躞重珍藏。刘泾。金十五万一色光,平生好奇非破荒。神明顿还

【3】貌昂昂,冠佩肃给系宝章。晓趋大庭动行,但笑不与见者忙。北窗卷舒化日长,何必绝人洗而藏。绍彭。晋大司马至洛阳,威略已著摧破羌。声驰江左传国光,右军笔阵争堂堂。妙用作意驱俊,惊鸿乍起游龙翔。仁祖无奕乌衣郎,挂名篇末流遗芳。开元散落王涯藏,联翩飞动茂密行。料简鉴赏盛有唐,传授视此真印章。

【终】

书法字帖·企业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联系字帖主编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这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米芾能诗文,精鉴别,擅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 [26]  ,尤工行、草,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师法董源,然别出新意,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世称“米氏云山”。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宝晋待访录》等。
书法风格特点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书写技法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0)

相关推荐

  • 禁出文物(066)|王珣《伯远帖》卷

    王珣<伯远帖>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文物年代:东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迄今为止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 ...

  • 闲聊行书

    闲 聊 行 书 文\王志安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很多都与人类的懒惰需求有关,一切都以方便省事为出发点,不想走路就发明了各种车辆,自行车脚踏还要自己出力太累,就发明了汽车.电动车,不想自己开车就发明了自 ...

  • [转载]千年老醋

    原文地址:千年老醋--米芾论书帖作者:老城 千年老醋--米芾论书帖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 ...

  • 米芾:如果当初不是那么贵的一张纸,也没有我的书法地位啊!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

  •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1.0版 | 已收录2篇

    <书法全集> <跋苏轼木石图书法全集>1.0版新增米芾等历代书法家2篇高清图文:3篇书法展:3篇书法课堂等内容. 我们力争做到史上最全,如有遗漏与错误恳请帖友补充与指正! 米芾 ...

  •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二版/字库1.0版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行书.苏轼<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26.5x50.5厘米.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始] [1]芾次 ...

  •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一版/字库1.0版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行书.苏轼<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26.5x50.5厘米.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始] [1]芾次 ...

  • 米芾行书《跋苏轼木石图》

    米芾行书<跋苏东坡木石图>,私人藏. 苏轼<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26.5x50.5厘米.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米芾题 ...

  •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

    米芾<跋苏轼木石图>行书.苏轼<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26.5x50.5厘米.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始] 芾次歆:四 ...

  • 米芾《跋殷令名书头陀寺碑》字库1.0版

    米芾<题跋唐殷令名书头陀寺碑>,又名<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跋头陀寺碑>,元佑三年戊辰(1088年),时年米芾38岁. [始] [1]右唐殷令名书<头陀寺碑& ...

  • 米芾《乡石帖/紫金帖》二版/字库1.0版

    米芾<乡石帖>又名<紫金帖>,尺寸28.2厘米×30.5厘米,是米芾50岁的一则手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米芾得到一件紫金砚后写的,从此帖中可以看到,米芾得此宝物后的心情异 ...

  • 米芾《乡石帖/紫金帖》一版/字库1.0版

    米芾<乡石帖>又名<紫金帖>,尺寸28.2厘米×30.5厘米,是米芾50岁的一则手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米芾得到一件紫金砚后写的,从此帖中可以看到,米芾得此宝物后的心情异 ...

  • 苏轼《三马图赞》一版/字库1.0版

    李公麟<三马图>原为故宫旧藏,后入长春"伪宫".伪满政府覆亡时,此图残毁,今只余一人一马.通过苏轼留下来的文献及黄庭坚在李公麟<五马图>后面的题跋可以推测, ...

  • 苏轼《三马图赞》二版/字库1.0版

    李公麟<三马图>原为故宫旧藏,后入长春"伪宫".伪满政府覆亡时,此图残毁,今只余一人一马.通过苏轼留下来的文献及黄庭坚在李公麟<五马图>后面的题跋可以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