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去上班自己只能家里蹲,有点慌?这样安排时间,offer只是个副产品

这是虞辛裸辞后找工作的第二个月,经历了刚刚辞职后的兴奋期,慢慢平静下来反而开始变得心慌。

早上半梦半醒间突然被一个念头惊醒:我不会从此找不到工作了吧?

虽然时间还早,但既然醒了,接着睡是睡不着了,索性起床。

起床后也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只好打开电脑,想着再刷刷招聘网站,看看有没有最新出来的岗位。

不出意外,搜索结果还是那些投完简历杳无音信的公司,奇怪的是每天都顶着热招标识出现在显眼位置。

“这些公司到底有没有在招人啊!”

虞欣抱怨一句,懊恼地合上电脑,抓起手机懒懒地躺在沙发上刷起短视频。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

来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再次醒来,楼下上班族已经在匆忙赶着早高峰。

“有班可上也挺好!”虞欣辞职以来突然开始羡慕起这些人,看着好多天没收拾的小小住处,莫名有些心慌。

选择裸辞找工作,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烦躁、心慌、压力大、自我怀疑。严重的可能还会从此变得懒散、颓废、甚至有抑郁倾向。

精神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成果,找工作时更是如此:

相信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招聘一个看起来就没活力没斗志的求职者。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我们求职功课里重要的一环。那要如何才做到这一点呢?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01

求职期间保持良好状态的3个要点

1、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是核心

大多数人都向往的自由,其实是有很高门槛的。豆瓣电影TOP250中稳居NO.1的电影《肖生克的救赎》,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不用被固定在公司格子间,是”工作996,生病ICU“的上班族们向往的生活,但真正面对这种自由时,很多人却会陷入迷茫慌乱,不用多久,就发现生活完全失控:

没人关心你什么时间上班下班,也没人跟进你工作成果进度,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只是过去了而已。

这样没有获得感的时间消磨,会让人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并陷入恐惧和慌乱,进而产生自责、内疚并感到力不从心。

为什么工作的时候不会产生这种感觉?有稳定收入来源能缓解一部分焦虑是一方面,有规律地上下班、有计划地推进工作并产出成果,这些让自己保持适度紧张感的富具掌控感的事情是更重要的方面。

来自电影《夕雾花园》

2、获得来自外界的支持和确认是助燃剂

绝大多数人,都是要在获得外界的支持和确认才能最终自我确认的。

因此,如果你有一个全新计划,可以找那些视野开阔、能看到危险更能看到机会的家人、朋友聊,而应该避免找那些缺乏共情能力、视野狭窄、自我封闭的亲人、朋友聊。

换工作也一样,在重新安顿好之前,不该知道的人可以不让他知道。

而在心灵支持方面,要从那些让自己佩服、崇拜的人身上找。

名人传记、回忆录、纪录片、访谈节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看看他们怎么理解人生、如何定义人生价值,又是如何面对生命的低谷,开启他们的人生转折,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激励和安慰。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3、开启过去没时间发展的兴趣是增值体验

“等我有时间就去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列出一长串清单。

现在,你不再有工作的牵绊,自由了,此时不开启计划,更待何时?

反正除了“找工作”这件主业以外,无所事事,在无聊和焦虑中度过是一种选择,采取行动完成兴趣梦想中的“to do list”也是一种选择,孰优孰劣,明摆着。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的着手做了,多年之后再回忆起来,会觉得这是一段难得的增值体验。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02

求职期间如何保持良好状态

某种程度上说,以上总结的要点都是正确的废话,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把它们融入到实际行动中,还是会“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那具体要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呢?很简单,把每一项要点具化成一项项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再把任务放入每一天的具体行动计划之中。

1、把每一项要点具化为明确的任务

(1)列出具体要完成的求职任务

求职期间,我们的主业就是找工作,要明确这一点。

最终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这是我们这项主业的工作目标。

在完成这个具体目标过程中,我们有一项项基于目标拆解下来的工作任务:

来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研究岗位:研究市场上适合自己求职方向的岗位,大概可以分为哪几个类别,分别的核心能力要求是什么;

修改简历:根据对市场招聘岗位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优势分别制作、修改适应不同方向和类别的简历版本;

投递简历:搜索相关岗位并根据方向和类别投递对应版本的简历;

准备面试:根据搜集整理的相关面试参考资料和历次面试遇到的主要问题,整理问题、对应的回答思路、辅助的案例、项目经验;

具体收到面试邀约时,收集面试公司的行业资讯、公司的信息及招聘岗位职责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

总结经验:根据投递简历的反馈结果、面试反馈结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

来自电视剧《二十不惑》

(2)列出在学习提升方面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求职期间看到自己的短板并进行弥补,此时动力最足,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心力,抓紧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整体来说,又可以把学习分为2大类:

专业能力的提升(硬实力):现在自己缺的是对专业整体体系的了解和把握,还是具体专业某一项技能的精通?

如果是前者,就需要去寻找对应专业概述类的书籍、课程,然后找到资源保留下来;

如果是后者,就要去看具体这一项技能有没有专门的书籍和课程,如果没有,再看有没有相关的自媒体大V ,可以去关注;

软性技能的提升(软实力):每一个岗位,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一定还需要对应的软技能,比如情绪调节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不仅在工作中需要,在求职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不妨寻找这方面的学习资料保存下来备用。

来自电视剧《甜蜜》

(3)列出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具体要采取的行动

求职是一个人的艰苦战争,尤其是离开原单位后才开始着手找工作,远离了原来的同事关系,定期有一些跟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常规在招聘网站和APP上投递简历之外,通过熟人网络寻找机会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要见哪些人?跟哪些人聊一聊?不一定是抱着很明确的目的,只是趁此机会交换一下近况、联络一下感情也好。

但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就像销售人员维系客户关系那样。

来自电视剧《重版出来》

(4)列出在兴趣发展方面具体要采取的行动

现在你终于可以不再被公司的目标和任务推着走了,那么,除找工作和学习之外的时间,你最想拿来做什么呢?

好好练一下厨艺给自己和家人做很多好吃的?去一直想要去的地方旅个游?跑个步健个身?或者就是把某个游戏打通关?

把它们当成一个具体的计划列出来。

我说把它们当做计划列出来的意思是,要让这些事具体可操作:

是每天为家人做早餐?还是下周一至周四去苏州?时间、频率、具体做什么,都要很明确。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2、把每一项具体行动和任务分配至每天日程

就如同我们做工作计划一样,目标和任务一步步分解,直至最小单位——每天应该完成哪些具体任务。

明确了求职期间获得掌控感的要点、罗列出了具体任务,接下来就是要落实到每一天的日程:

(1)找工作这个“主业”,每天应该投入至少2-3小时

很多人认为找工作就是搜岗位、投简历、等面试、面试,结束。

但要进一步细化,其实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前面已经列了具体的任务,每一项都要对照各种求职攻略来深入,每天扎实投入2-3小时,相信找工作在你眼中会变成一件完全不一样的事。

不过这件事肯定也会带来肉眼可见的效果,你还有很多计划要研究的事情还没做,面试的公司已经通知你去上班了。

来自电视剧《万物生灵》

(2)学习提升,每天应该投入至少1-2小时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做销售,就是因为受不了频频遭遇拒绝和挫折。本质上来说,找工作的过程,其实是每个人都体验了一次销售工作。

比销售工作更残酷的一点是,销售人员面对的拒绝,是拒绝他们背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求职时面临的拒绝,是拒绝的我们这个人(至少大部分人会这么想)。

而化解这种拒绝带来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自我学习提升获得掌控感和力量,让我们有更多的信心去面临下一次挑战。

每天1到2小时的学习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本身,更是我们心理重建的过程。

来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3)人际关系的维系和兴趣发展可以灵活安排

人际关系的维系和兴趣发展的安排,相对可以更灵活,对于每天来说,是可选项。

比如有面试安排等没有时间,就可以往后推迟。但建议在以周为单位来看的话,每周的安排都应该有所体现。

03

总结

无论是自身经验,还是观察身边很多朋友,在求职环节付出的心力和努力,与后续工作的满意度和顺利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项具有杠杆效应的事:

做好了就能够撬动更大收益。因此,我们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是必要的。

既然是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那我们就应该使用系统的工作方法来完成它:

设定目标并进行任务分解,把任务落实到每一天,用具体行动和阶段性成果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助力我们最终拿到心仪offer,让这一段关乎我们未来的“个人求职项目”画上完满句号。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