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讯 | 《向度》2021夏之卷(总第26期)

夏之卷 / 总第26期

主编:酸枣小孩

理事(按姓氏拼音排序):

湖北青蛙 林曦 沛凌 绳子 酸枣小孩 苏敏 严豪 赵宇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扶风 沛凌 湖北青蛙 林曦 酸枣小孩 王俊 赵宇

刊名题字:冯杰

封面设计:崔文川

封面封底绘画:阿愚

卷首语

岁数越大,越爱关注微小的事物。这倒不是因为,精力不允许注目宏大的架构,而是因为渐渐懂得,对于人间的爱,是点滴里的事情。比如一个艺术家,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谈艺术,与六七十岁的时候谈艺术,会觉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渐化境到微小里才有的一个宏大世界。

放眼几千年的来路,仅就我们来说,至今可以是史上最好的时期了吧。但体会很长的心路历程,好多事情不过是一再重复,尔后重复出所谓真理来,再就体现到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无形的束缚,你软它软,你硬它硬地纠缠在一起,肉体与灵魂须要一刻不停地挣扎,也不一定挣扎得出来。

用弘一大师的感悟,就是悲欣交集四个字。

在世上,安放肉体与安放灵魂是同等的苦难,当然也是同等的快乐。每个人来到这个人间,只有一副皮囊,有时候可以因为技术的进步,换一换局部的零件,继续朝前进步,延缓消灭的速度。但灵魂正好相反,它赋予我们无数的可能,在以肉身为基础的另一个世界,为弥补你因为活着,而种下的一大片只可以在空中开放的植物。所以我内心最愿意把我们,归到植物科目里去。

植物与动物的美,才是人间互相成全的美。

因此我们在人间,无论选择什么,无论在生活的哪一个层级,受到哪些幸福与屈辱,请你相信,这只是一种艺术行为,你一定要证明,就像植物在阴暗的地方曲折一百个美的角度去探照阳光,动物在贫瘠的荒漠远袭一千里外的旷世孤独,因为艺术不一定是真理,真理里面不一定有爱。我们最好是有一副动物的肉体与一株植物的灵魂,一个对得起荒漠,一个对得起阳光。

读谷川俊太郎的《蚂蚁和蝴蝶》: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优美的语言/也许能耐得住大地震/但此刻我们还是谨言慎行/将心中沉默的金/献给压在废墟下的人们吧。总是感动于诗人可以在很大的年纪,轻轻走回到清澈的眼神里,在最微小的事物里,向你诉说它是它的世界,就像你是你的世界。

我来到人间。只要来了,你的微小就已经很宏大了。虽然在历史上你不一定,但你要在乎的,也不一定是那个。

扶风于安阳

目录

001 春湾往事/宁越

024 寂寞三更人去后/杨海滨

062   开水间/ 吴全礼

079 我在西安读艺考/陈年喜

092 开小店的日子/杜国庆

115 装修工札记/逆舟

171 我们就这么相爱又相伤/张明涛

184   搬家记/易卫东

196 那个给我生命的人走了/何永康

210 苦根/王明忠

225   风雨银川/广林

导读

本文以主人公“我”的视角,通过对曾生活过的小镇春湾上的几位小人物生动细致的刻画,讲述了过去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展现出南方小镇的人情世态与人事变幻。

——《春湾往事》

吟味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拿风云之色。多少悲欢离合,让人难辨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当年那个梨园角色,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唱。

——《寂寞三更人去后》

开水间对临近退休的我而言,成了籓篱与隐疾。掺杂在一群比自己年轻的同事当中,心生怯意,一杯茶水似乎掩盖了自己满怀激情的过往。

——《开水间》

这是一篇口述实录,一位艺考生波澜不惊的艺读生活。孩子的日常或者简单,视觉和心灵所触与成人却有不同,这是一份别样的历程与参照。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的人物用了化名。

——《我在西安读艺考》

作者曾于2014年在小县城经营一家小超市,期间真实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客人与见闻。虽是惊鸿一瞥,依然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气息。

——《开小店的日子》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装修,遇到的精彩事情是很多的。有的写成了诗歌,有的写成了小说。当然这些不能说是“边角余料”写的,只是可能适合这样写吧。

——《装修工札记》

我们看似相爱却又相互疏离。我们相互之间有亲人亲戚的名义,有时候却比外人还要冰冷无情。

——《我们就这么相爱又相伤》

通过对几次搬家的简述,记录作者住房情况的变化,略窥社会变迁之一斑。

——《搬家记》

以“怪味”的亲情回忆非正常的家庭纠葛,再现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与竭力挣扎,从而还原一段不应该忘记的历史。考量的则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那个给我生命的人走了》

时代与环境可左右情绪、影响生活,乃至造就人生。每个人生活环境各异,相同的事情结果差别很大,甚至大相径庭。

——《苦根》

一个生活的落魄者,穿行在形形色色的人群当中。再糟糕的世界里也有一份温情,让我们感动和铭记,也是走出泥淖一样命运的原动力。

——《风雨银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