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八位大将军:第一位是夏侯惇,最后一位是司马昭
相关推荐
-
三国:蜀汉和东吴联手,才能抗衡曹魏,可为何曹魏进攻欲望最低?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政权中,曹魏最强大,其综合实力超过蜀汉加东吴之和. 虽然实力如此强大,但曹魏在后曹操时代,给我们的感觉是毫无霸气可言.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 ...
-
三国:从曹魏的三大军事战略区的主帅人选变迁,看曹魏的慢慢衰落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于陈留起兵,正式创业,当时他的目标是"将以诛(董)卓". 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用26年的时间,让自己掌控的势力.控制区达到了顶峰. ...
-
夏侯渊被曹操封为“征西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在汉末三国时期,夏侯渊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武将.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建安二十年(215年)三 ...
-
夏侯惇屡战屡败,却成为曹魏第一大将,这是为什么呢?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无疑是武将最高的官职了,也即是魏蜀吴三国的第一武将了.就蜀汉来说,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都没有当过大将军,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成为蜀汉的大将军.就东吴来说,陆逊. ...
-
曹操的一位养子,曾率军平定叛乱,最终却下落不明!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丞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 ...
-
三国中夏侯惇为何始终都是曹魏阵中的第一大将?
三国中夏侯惇为何始终都是曹魏阵中的第一大将?
-
细数曹魏7位大将军,前五位是曹操本家,后面两位篡夺了曹魏天下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武官军职的最顶级存在了,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虽然在秦汉三国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仍然是军队的最高统治者,有名的如韩信.卫青等,但是该称号在经历东晋十六国 ...
-
曹魏战场阵亡八位最大牌的名将,典韦垫底,第一毫无争议
8 典韦 大图模式典韦,本是曹操麾下猛将,主要负责贴身保护曹操的宿卫,其主要武器是双戟.典韦杰出的表现,是在濮阳之战的时候,担任敢死队队长,面对吕布骑兵冲阵,典韦悍不畏死,以步兵与吕布的骑兵对战,抵挡 ...
-
曹魏一共有16位“司空”:第一位是王朗,后面分别是谁呢?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来了汉献帝刘协.辛亥,汉献帝刘协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县.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刘协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由此,因为曾担任司空这一官职,所以曹操也被 ...
-
曹魏的三位“大司马”:第一位是曹仁,后面两位分别是谁?
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比如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大将军曹爽为了排挤司马懿,就将其晋升为有名无实的 ...
-
三国历史人物——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qu ...
-
曹操虽喜欢人才,却也杀过6位顶级谋士,一人之死让曹魏损失惨重
曹操是三国时期不折不扣的枭雄,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quo ...
-
26位功臣进了曹魏太庙,为何荀彧、于禁、许褚、贾诩没资格进
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称帝了,为此还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并建立了曹魏太庙. 曹叡.曹爽时期,曹魏为了表彰功臣,将26位开国功臣分5批放入了曹魏太庙.这26人分别是:程 ...
-
三国有三位“虎牙将军”:曹魏一位,东吴一位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