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与送别
相关推荐
-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在海河岸边,位于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2号,由四套四合院组成.这座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花园内建弘一大师纪念亭和雕像等设施,环境幽雅. 李叔同是我国 ...
-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 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 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 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 ...
-
送别(李叔同《送别》)
李叔同:人生最好的活法,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者:洞见·安娜贝苏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他出身富贵之家,父亲曾是津门首富,一出生,便含着金汤匙.他才高八斗,音乐.绘画.戏剧样样 ...
-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
法师文选 | 弘一法师诗词鉴赏(六)
弘一法师诗词鉴赏(六) 夜泊塘沽 李叔同 杜宇声声归去好, 天涯何处无芳草. 春来春去奈愁何, 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 野火燐燐树影遮. 月似解人离别苦, 清光减作一钩斜. (1901年2 ...
-
李叔同:人生最好的活法,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
原创 洞见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人生最好的活法,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00:0016:06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他出身富贵之家,父亲 ...
-
陈道明祖父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少年时代同城知交,曾续写《送别》
▲ 在<归来>中陈道明塑造的陆焉识,身上有自己父亲陈宗宽的影子 陈道明1955年生于天津,家住五大道重庆道一幢联排别墅里.陈道明骨子里有传统文化的基因.70年代考入天津人艺后,他的父亲陈宗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葬礼上其子抚琴高唱
1905年3月10日(另说5月),王太夫人王凤玲在上海城南草堂辞别了人世,她死时,她此生唯一的儿子李叔同不在身边.当时,他正上街置办棺木. 人都说养儿防老,可王凤玲辛苦养大的儿子,却终究没能给她送终. ...
-
弘一法师:谈写字的方法
▲ 行楷大德堂横幅 12.5×30cm 释文:大德堂.清辉居士属.乙亥,一音.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 ...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普陀山 #弘一法师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普陀山 #弘一法师
-
弘一法师处世箴言与禅画,与君共赏!
弘一法师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 ...
-
弘一法师的书法禅境
空山幽禅 巫娜 - 空花梵行 李叔同,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其实 ...
-
弘一法师原来这样临帖
2018-09-25 10:55:40 弘一法师,即在俗时声名隆盛的李叔同,在近代中国的佛教界和文艺界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流人物.他世寿六十三岁,僧腊二十五年,出家时正当中年壮岁.其前半生,由富家子弟而翩 ...
-
弘一法师日志揭秘:断食引发身心变化极大,期间曾发誓皈依日本教
百年前,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师还在俗时,曾在杭州虎跑寺进行过一次断食.不凑巧的是,正是在这次断食后不久,他毅然决然地抛却俗尘剃度出家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俗尘已有名有利的弘一之所以在38岁这年抛妻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