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本草:紫草

紫草,以茈草作为植物名始载于《山海经·西山经》中,载“劳山多茈草”,《尔雅》云:藐,茈草。郭璞云:可以染紫,可见紫草起初是为染织之用。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有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时国人皆好紫色,从侧面也可反应出紫草是颇受欢迎之草木了。紫草的药用则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药家都不复用”,唐代《新修本草》则说“紫草,所在皆有”,宋代《本草图经》复载“紫草,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或种莳,其根所以染紫也”,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指出“单州、东京为胜”,清代《本草崇原》载“紫草出砀山山谷及襄阳、南阳、新野所在皆有,人家或种之”。从《山海经》所记载的山东产紫草,到之后各个历史阶段均提及有河南、安徽、湖北等地产紫草,从野生到家种等等各种记载,均显示紫草在古代经济作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近代以来,紫草的产地逐渐挪移,形成以西北新疆紫草、内蒙紫草(黄花紫草)为主的现实境况,此外还有滇紫草和藏紫草等的根也作为药用。

紫草的主要产地迁徙,也就难免牵涉到其入药品种的演变问题。有研究报道讲古时的紫草药用以紫草 Litho 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为主,也就是俗称的硬紫草,部分地区用滇紫草 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anch.。俗称的软紫草包括新疆紫草(软紫草) 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内蒙紫草(黄花软紫草) Arnebia guttata Bge ,是现代主要药用来源,也是《药典》(2015版)、《中药学》(第10版)提及的两个主要来源。肖培根先生认为“紫草的根,药材称硬紫草,其他2种(新疆紫草、黄花紫草)的根,药材称软紫草”。《药典》中紫草的基原也在不断演化,1985版及之前的《药典》中紫草来源为硬紫草及新疆紫草,1990版-2000版本中在以上基础上增加了内蒙紫草,但是自2005版开始,硬紫草不再作为紫草的基原,也就是现在见到的仅有新疆紫草、内蒙紫草两种基原的紫草。软紫草与硬紫草在饮片特征、化学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异,如软紫草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硬紫草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又如在成分上,软紫草所含有效成分萘醌色素高于硬紫草。

紫草的古今药效记载也并不完全一致。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本草经集注》在此基础上补充说“治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皶。”这种认识一直为后世所流传。此中的“补中益气”历代医家对此解读者也不乏其数,明代《神农本草经疏》解释为“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清代《本经逢原》则解释说“言补中益气者,营血和,则中气受益矣”,诸如此种的阐释显然与今天理解的补益脾胃的“补中益气”并不相同。现代研究发现紫草多糖对机体具有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脾脏中T淋巴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学者认为这是古人视野下“补中益气”的科学内涵。北宋《本草图经》记载说“今医家多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这个用途与陶弘景“疗小儿疮及面皶”实质相同,也与现代紫草主要用于皮科疾患为主相符。不过,《神农本草经》所载主治范畴对今天开发紫草的新用途仍有重要启示,重新审视紫草的内科疾病的功用应该有新的发现

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中载有紫草散,其中组成有“紫草茸”,这是“紫草茸”为名入药的最早记载。后世的本草典籍中有紫草古方惟用茸一说,如《本草蒙筌》(明,1565年)讲“凡资入药,去根取茸”,但同时期《本草纲目》则说“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也是同时期的《本草正》又说“又若古方,惟用其茸,亦取其气轻味薄而有清凉升发之功也。”李时珍、陈嘉谟、张景岳三位古贤一直认为紫草“用茸”,也就是紫草的幼苗或地上部分。这与之前的本草专著,诸如《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所载“三月采根,阴干”并不相同。或可提示,紫草地上部分药用价值有待开发。此外,别有一种紫草茸,始见于清代张璐《本经逢原》,载“紫矿即紫草茸。古方治五脏邪气,金疮崩漏,破积血,生肌止痛。今人专治痘疮,有活血起胀之功,无咸寒作泻之患,其功倍于紫草,故以紫草茸呼之,实非紫草同类也。”张氏所言“紫草茸”为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故而,同名异物的两种紫草茸应当给予甄别,以免混淆。

由最初的染织为用,到医疗使用,而今紫草含有的紫草宁衍生物还是理想的天然色素和染料,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行业,紫草的多种功用被人们开发利用。紫草的药用历史仍有需要关注的地方,比如陶弘景时期究竟是怎样的历史背景导致当时的紫草“方药家都不复用”?再比如前面提到的《神农本草经》中关于紫草医用范围“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的具体内涵。洞晓背后真相,或许更有利于对紫草这一植物的保护与更加合理的利用。而今,已知紫草的主要成分有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很强的萘醌类化合物,另一类是水溶性成分,主要是多糖和酚酸类。紫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抗肿瘤、保肝、止血、降血糖、镇静和影响免疫功能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紫草被广泛应用烧烫伤、褥疮、冻伤等各种皮肤感染之外,在抗肿瘤、抗酒精肝损害、抗性传播疾病、抗生育等各方面尚有着非常多的应用有待开发。再次回首,如前所述,这一切让人又不得不重新审视遥远时代我们祖先的那些本草笔记了。古人先贤留下的中草药药用经验,这或许就是两千年中医药的精华所在了。

(0)

相关推荐

  • 常用中药材第三十章:清热凉血

    ---------------------------------------------- 第三十类:<清热凉血> (10味/地黄.玄参.牡丹皮.荷叶.地骨皮.赤芍.紫草.青黛.白薇.白 ...

  • 细辛芦头与马兜铃酸

    写在前面 之前在一些资料里面知道,细辛属于马兜铃酸容易超标的品种,它的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细辛的根茎(芦头)中. 看长辈服用的中药,发现里面的细辛,芦头占比较大.觉得这样比较危险,医院抓药时,应考虑每一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重读本草:《神农本草经》中的“术”

    日期:2021年02月06日 感悟:中医是一回古文化之旅,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有诗有远方. 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载"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 ...

  • 我读本草:巴戟天

    我读本草:巴戟天 巴戟天,入本草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单言"生山谷",不著地址.陶氏在<名医别录>说"生巴郡及下邳",之后的<本草 ...

  • 我读本草:五味子

    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下,便会发现汉医本草的发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以五味子为例,五味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汉,约公元前32-公元5年之间),大概500年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

  • 夜读本草之【附子】权用法要

    夜读本草之[附子]权用法要 原创 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收录于话题 #先贤后裔端木文 15个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夜读本草之[附子]权用法要 作者:端木文 ...

  • 《猫猫读本草心得》·第83味:紫石英

    第84味:紫石英 味甘,性温.镇惊,暖宫,种子. 质重潜镇.色紫入离宫,主心.生用偏于定心中悸动,醋煅偏于暖胞宫之寒.夫胞宫上系于心,下系于肾.若胞宫阴寒,则寸草不生,焉能令女子受孕哉?紫石英可引离火 ...

  • 夜读本草之——浅谈姜与桂

    夜读本草之--浅谈姜与桂 作者:端木文 端木文:儒家先贤端木子贡第八十一代后人,古典中医[易医门]传承人,子贡儒商书院山长,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国之服新中装创始人. 生姜与肉桂,都是我们日常普遍的食材 ...

  • 《猫猫读本草心得》·第97味:赤小豆

    原创 天津猫猫 墨铭棋妙 今天 第97味:赤小豆 味甘.酸,性微寒. 色赤入心,通利小肠.行水散血,清热退黄,消肿排脓.妊娠水肿,用之尤佳.专利下身之湿,不能利上身之湿也.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紫红 ...

  • 《猫猫读本草心得》·第91味:冬葵子

    第91味:冬葵子 味甘.涩(淡滑),性凉.利二便, 又名"葵子".色黑入肾,气味俱薄.消水肿,利二便.下乳.滑胎.久服坚骨长肌肉. 冬葵叶性味功效相同,但质轻走表,故兼清肺之能,可 ...

  • 夜读本草之【茶】

    原创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作者:端木文 清代大儒汪绂论茶: "茶,苦辛微寒,得清高之气. 辛则能补而泄肺逆, 苦则能泻心火,燥脾湿,坚肾水,开爽心神,良品也. 能升清降浊,止咳除烦,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