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三彩造像
相关推荐
-
欣赏千古一绝的唐三彩(馆藏精品)
"唐三彩的兴起.发展和衰退,与唐朝的政治经济相伴随:初唐的创始,盛唐的发展,安史之乱后的衰退,似乎是合着一个节拍进行的."(杨永善:<中国陶瓷>,台北:淑馨出版社 19 ...
-
色泽透明低温釉:珐华瓷器
色泽透明低温釉:珐华瓷器 2017-02-28 由 网点九段 發表于文化 ... 清道光 珐华开光人物双耳八棱瓶 Pay Zero Annual Fees With Citi Rewards Mast ...
-
什么是釉陶?
釉陶(Glazed pottery) 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一般只需要700至900摄氏度即可烧成.中国釉陶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出现.西汉武帝时期出现铅釉陶,以粘土作胎,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 ...
-
鉴赏|博物馆里的陶瓷之色
相信你一定听过<青花瓷>.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道尽了江南烟雨的朦胧诗意,也让无数人爱上了那色白花青的青花瓷. 其实,"天青色"一词并非 ...
-
你所知道的有关唐三彩的知识,该更新了!
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主要釉色,所以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
唐三彩鉴定与欣赏
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釉陶器,是在汉代的低温铅釉陶的基础进一步发展出来的.铅釉陶以黏土作为胚胎,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助溶剂(铅会降低釉料的熔断温度),在大约800摄氏度左右一次烧成,因为温度较低,被称为低温铅 ...
-
素三彩的起源与发展史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 ...
-
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碑
2020年1-5月,由成都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展品中的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碑,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纪年的褒衣博带式袈裟的佛教造像,十分珍贵, ...
-
中國古代陶器最后的輝煌 明三彩
说到明三彩不得不说到乔家,若说乔家就要说到唐三彩. 在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唐朝,乔家是在西安龙桥做唐三彩的匠人,历经宋.元两朝,于明代到达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定居,并开始烧制明三彩. 明三彩发祥于 ...
-
明三彩
明陵定地宫出土 此款香炉,整体为黄釉地,并饰以紫.绿.蓝三色.三螭构成三足,二螭尾上卷形成炉耳:耳内饰透雕灵芝花纹,外底有<大明万历年制>款. 明代三彩的起 ...
-
山西明三彩资料汇集清晰大图
琉璃陶起源汉代,唐三彩将其发扬光大,后世又有"辽三彩""宋三彩""金三彩""明三彩"及"清三彩"等一 ...
-
易县八佛洼三彩罗汉,辽代造像的难解之谜
广告 妙香佛映--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艺术品鉴 作者:马榆 著 当当 引论 北京西南六十里的易县发现的八个等身三彩罗汉是辽代著名的陶瓷佛像. 1913年,波森斯基(Friedrich Perzensky ...
-
明清素三彩瓷器鉴识与鉴赏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皮紫三色或没有大红彩的其它三色而烧成,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素三彩在陶瓷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但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
-
山西寺观造像——唐、宋、元、明、清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有记载的宗教名胜古迹逾11900处,既有五台山等地的知名佛寺,也有散落民间的古代庙宇,包括佛教禅寺.僧道庙观.地域神庙等,保存于其中的有彩塑 ...
-
「香港众会」合缘赏堂:(一)明永乐宫廷佛造像精品赏鉴
在藏传佛像艺术体系中,明代宫廷造像无疑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汉藏风格造像,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 ...
-
崇文塔瘗藏明代佛道教金铜造像
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像等八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