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不惑与知天命……

​        《论语·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将他一生分为六个阶段,他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现在说,仍有很多启迪意义。教我们如何汲取这种人生智慧,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多姿多彩。

孔子在河岸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在这天地悠悠、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

三十立什么,四十不惑什么,五十知道何为天命,六十耳顺啥,七十如何做到随心所欲?

        一、三十而立

人到三十而立之年,要学会立身、立业、立家。《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人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这样子事业才会有所成就。同样家庭才会组建,和睦相处,向前发展。

        二、四十不惑

人到了四十岁,不再年轻,生活的经历磨去了些许激情,对外多了些沉稳,挫折让自己明白,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个体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个体左右不了群体。

对内,更多的明白了自己,回归自己内心,此心光明万物生。明白了人要有理想、抱负,同时也要多去实践。也明白了自己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是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的贡献,这样才能换的社会的进步。

        三、五十知天命

三十岁的时候,人生轨迹是曲折上升的,四十岁的时候,人生轨迹达到了巅峰,五十岁的时候,人生就相对平稳了。这个时候人生已走了一大半,人正处于清醒的阶段,绝不会因上天的不公而埋怨,因而默默接受了现实。

五十岁的时候,无论是专业素养、个人品质,还是判断力、决策力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拥有自己的实力和各方面能力。

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未尽的责任,知道自己要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年迈的母亲,照顾好另一半和教育好孩子。

        四、六十耳顺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人生三个阶段:学习期、贡献期、收获期)。看透了生命(生命是有生才有命),所以六十岁的人,只有好好的生活、健健康康的才是对家庭、社会做的最大的贡献,起码可以减少医药资源的消耗。

六十岁的人,在工作时,从事的职业决定了自己的地位;退休后,角色也相应的变化(工作时是处长、所长、主任、教师、医生……退休了,就统一叫退休人员了)。

        五、七十从心所欲

一切顺其自然。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要求,能穿、能吃就好,自己喜欢的就去做,对别人的看法不顾忌,对待死亡,一切顺其自然。

遇到生活的各种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面对。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是什么也不管不顾,要不逾矩,合乎规矩。那如何做到呢?三个字:情、理、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