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散文】忆起儿时拔草时

(0)

相关推荐

  • 和臭狗屎相伴的小学生涯

    和臭狗屎相伴的小学生涯 刘根林(牛耕田) 人们常把臭狗屎说得一无是处,而我却要感谢臭狗屎帮我完成了小学学业. 在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的粮食是按五五制分配的,百分之五十按人头,百分之五十按工分.我的家乡 ...

  • 乡土散文:童年

    忆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时光,令人神往,令人思念.那时候虽然条件差了点.清贫点,但是我们的童年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但再也无法回到那怀揣梦想的艰难岁月. 岁月如梭,白朐过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青丝已染白发 ...

  • 【西散原创】杨文海作品 | 那年芳华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坦然回望时,更多的是记忆深处那些快乐而 ...

  • 【世纪作家•年集备选•散文】黄秋葵的价值变迁◇杜艾洲(安徽)

    [作者简介]杜艾洲  男,1963年出生,汉族,安徽省砀山县人,宿州市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安徽青年报><拂晓报>发表诗歌散文等,近几年,撰写小小说. ...

  • 散文||挣工分

    挣工分 好长时间了,脑海里一直盘着一个词,也一直盘着和这个词相关联的,那个充满纯真的"挣工分"的童年故事. 说起"工分"这两个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能够 ...

  • 散文||再忆山芋那些事

    再忆山芋那些事 记忆深处,童年时正处于人民公社后期.那个年代,村组不叫村组,而被喊成某某大队第几生产队:那时的土地也不是每家每户的,而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当年的生产队,虽然只是最小的农村组织,却是一个拥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2)

    割青 每当与同龄的人提起割青,我就会滔滔不绝,虽然现在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倒不是我在割青方面有什么辉煌,而是无法忘怀那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剜菜与割青不完全相同.记得还很小的时候,自己提个小提篮,拿着个 ...

  • 亲情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点击「子午文苑」可快速关注 微信号:18093493800 怀念我的父亲 > 怀念我的父亲 文/赵永华 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凌晨四点半左右,父亲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8 ...

  • 【岁月如歌】又忆那年春晚时(散文)/张富存

    春晚,已成了年味不可缺少的情愫. 从第一次过年看春晚开始,我已伴随它度过了整整35个春节了.悉数每年的春晚,那激荡人心的动人情景,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记.但细想起来,我却对那一年的春晚情有独钟,它甚至 ...

  • 郭久兴||散文:忆起儿时黄豆香

    忆起儿时黄豆香 文/郭久兴 我出生在赣中西北边陲的一个山区小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特别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每年到了夏收季节,放眼望去只见阡陌交错的田野稻浪翻滚,田塍豆(又称六月黄)的叶子 ...

  • 怀旧老物件,忆起儿时的你!

    今天的人们回头审视历史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虽然当时生活水平并不高,但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生活中蕴藏的情趣,而那时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的童年记忆. ▲第一套人民币:1948. ...

  • 散文||忆驮水

    忆驮水 近日在一位收藏爱好者那里目睹了一幅完整的驮水工具老照片,不由勾起了我对那段艰苦岁月里驮水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南部山区,属祁连山高.深.浅山干旱等生态性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 ...

  • 散文||犹记年少读书时

    犹记年少读书时 作为一个农村70后的孩子,在童年时代并没有多少课外书读.记得那时,家里还没有拉上电,一盏煤油灯也是做饭时端到厨房,吃完饭再端到堂屋里,一家人围着灯说话.大人到门口聊天时,还要把油灯吹灭 ...

  • 知青老白:忆起交公粮时的往事,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

    原创鬼眼穿魂2021-04-22 00:01:15 当年,我插队的地方属于丘陵地带,半田半地,四季分明.水稻种两季,早稻和晚稻,夏收早稻,秋收晚稻. 夏收非常繁忙,又要抢收,又要抢插,俗称双抢. 夏收 ...

  • 陈龙 散文 忆清明

    和往年一样,清明临近总会有雨露降临,这似乎是老天和人们早有了约定,只有雨露到来,才能更让世人感知"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真实内涵. 我像往常一样,和亲人们一起在清明之际赶回了家乡,去看 ...

  • 散文 | 忆细叔(芝兰玉树&春之韵)

    忆 细 叔 作者:芝兰玉树  朗诵:春之韵 1 这里没有繁华,离"文明"比较远.青山逶迤,绿水环绕.湖水时而平静如镜,倒映着山峰伟岸的身躯:时而奔腾咆哮,撕扯拍打着山脚的岩石:时而 ...

  • 散文 | 忆双夏(李志锋)

    忆 双 夏 文/李志锋 那个年代,学校和单位经常组织学生.职工参加各种劳动,还美其名曰义务劳动.这些劳动包括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体力劳动.例如防洪的修堤坝,要挖土挑土:洪水来了就要下乡抢收稻谷:农闲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