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桥乡与板栗树的情缘

文/焕炎

向桥乡是蕲春县最北面的一个乡,长久以来,全乡约有三分之二的居民依赖种水田,约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靠山吃山,围绕着山林、旱地讨生活。这里田地的土壤多为粘土和砂土,称不上肥沃,世代农民只有凭借多洒汗水,多劳动才能获得一些农作物济家。乡境东北方位的古角山高高耸立,山的另一面是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安徽省太湖地区,险峻的古角山阻挡了向桥农民们出省走向外部世界的欲望,全乡农民多是背朝东北山峰,面朝西南方县城漕河,一年四季埋头耕种,乡民们世代都很驯善。在改革开放之前,生意不好做,做生意成功的极少,落泊潦倒的多,因此安心种好田地,是世代向桥人的农民本份,也渐渐成了评判一个村民是良是莠的人品标准。
以前,向桥乡每户人家里都有十张以上的锄头,每年用坏了又请铁匠加铁再锻打,每天天亮就出门挖地、锄土,向黄土里奋斗,在土里刨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信条。若是有不成器的年轻人不愿意拿锄头上地,村里好些老农民就语重心长又严厉地批评他:“你看看古角山,高不高?汉种尖,唐种腰,咱种田人,不低头挖地种田,那就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所谓“汉种尖,唐种腰”,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向桥农民种地种到古角山的山尖上去了,唐朝的农民种地种到古角山的山腰上了。这话虽无法考据,但可信度却颇高。
因为长久以来,在人民的眼之所见内,农民的发展,其实就是开荒垦地面积的扩大,在向桥乡农民的血液里,流淌着强烈的垦荒基因,在八十年代里,每个村里最难做的工作就是护林员,全乡的农民都在与他们打游击战、暗战。厚道的农民们因为某件事所逼迫,愁苦烦闷,口袋里掏不出解决事情的钱,多是操起弯弯的挖锄,忿忿地走向屋后的山林,走向自己放牛时物色好的偏僻地方,狠狠地挖了起来,向土地发泄不平。今年在这里种上一棵南瓜或葫芦,到明年就顺势扩大成一小块山地,到后年,也许就可以在这里收获一千斤洋芋……任凭村里的护林员怎样凶狠,咒骂,农民多是不为所动,就像赌徒离不开牌桌,瘾君子对鸦片的思念一般,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是梦魂萦绕的,如果要去人为断绝,那也只是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春夏两季下雨时,各村汇流到白水河的洪水,浑浊浑浊的,像黄河里的水一样,大雨把山上的土冲跑了。雨止后,白水河里沙子倒是多了起来,铺满河床,那时候没人有钱修楼房,沙子是乡村废物。沿县城漕河上向桥,河道里黄沙漫漫,两边的山林年年颓败不堪 ,逐年稀少,于是领导们对此有极大的意见。乡村护林员与农户们势不两立,可也无济于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护林员再凶狠,也不能把农民杀了吧?阻止农民们上山开荒,是一个十分光荣但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后来经多方人员的深深思考,新的解决办法出来了,政府为各塆村运来板栗树苗,各小组免费分给各农户去种,如果不种,有一个温柔的处罚办法,扣你家的水利分。农民们对于免费的东西,是来者不拒的,家家户户欢喜地栽种板栗苗,没有谁家扣了水利分,这项善政,获得了乡民们百分之一百的贯彻落实。
向桥乡的农民,对于板栗树并不陌生,从某种历史渊源上来说,向桥乡是板栗树的故乡,也是很有根据的。板栗树很耐土壤的贫瘠,在结果期间也不用洒药,这是一种能艰苦奋斗的果树,颇具向桥乡历代农民的风骨,在白碜碜的砂地上,板栗树能长得绿荫荫笑盈盈的,在长不出任何农作物的黄毛骨山地上,板栗树也能枝繁叶茂地成长。向桥乡的土地都比较贫瘠,伴土地为终生的农民们把各类农家肥视为心头宝贝,对于耗肥的各类果树,以前的农民是不愿意栽种的,尽管向桥的气侯条件适合种植很多种的果树。
手巾庵是向桥乡的佛教圣地,位于一座比较高的山中,在去朝拜的公路边,也就是原宋树村境内,有几棵板栗树,在贫瘠的山石间盘根错节,那树姿虬劲古朴,生机旺盛,一棵板栗树竟占有半亩面积之大,这板栗树有多少岁了,怕是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来,凭估计总有近百年的历史吧。原枫树村的板栗在向桥乡知名度最大,枫树村是向桥乡平原水稻与高山林木的结合地,景致最为独特。枫树村的山以高出名,著名的“黑桃尖”景点就是坐落在此处,枫树村的高山多是坚硬的黑黝黝的大理石,农民的锄头挖不动,二者相击要冒火星,故枫树村原始风貌保留得多。板栗树也因为在此处不与农作物争土地,得以栽种得多,农民们没有功夫去伺候它们,相伴山间巨石的板栗树像野树一样,年年开花,年年结果,在改革开放之前,可算得上向桥产量最大的水果。枫树村人走亲戚,常以山间采摘的红黑色板栗相馈赠,各村民众口口相传,在无意间塑造出了枫树板栗的品牌。
随着时间的流逝,落实到农民头上的政策越来越宽松了,向桥乡年轻一代的人,不再感受到古角山对心灵的阻挡,也不用在破旧的家门口,扬尘的村道上向遥远的漕河县城痴痴观望,他们的出路宽广着。堂屋里代代相传的那一排铁锄头,不用再扛再握了,国家的东南沿海各城市里,有着大片的他们的用武之地。他们从外地回向桥,当看到白水河两岸是层层块块的黄土旱地时,心情难免压抑难受,如若是一片青葱翠绿时,会让人的眉头舒展开来。
向桥乡当年勇力开荒拓地的最后一代的农民们,都已经垂垂老矣,弯弯的挖锄,扛在肩上,他们也感到与时代的风貌很不谐调,自惭形秽,特别别扭,抡起挖锄去山坡挖地,原本结实的手臂渐渐越来越吃力,气喘吁吁。算了,人老了,挖不动山土了,就全种板栗吧,现在孩子们都会从外地汇钱回来济家,这开出来的地也不用去种黄豆、绿豆换钱了。
大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只过几年时间,向桥乡好多的旱地恢复成了山林,这与护林员的工作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你如果走近看,这些茂盛的山林里,在各类藤蔓的遮蔽之下,生长着一排排人工栽种的板栗树,快有碗口粗了。好在板栗树耐野生,在没有人照料时,它们也能正常地生长,与众野杂灌木和乔木相竞争,到每年的七、八月份,这些板票树也不辜负天时和大地,也长出了累累果实。只是它们的主人家现多已远离它们而去,去城里了,离这里迢迢几千里,不可能在烈日炎天回来上山采摘这些板栗。于是,这些自生自长、孤独的板栗树就成了公众财产,山间的松鼠也有份,谁上山都可以采摘,成了农村山歌飘荡的共产主义乐园。

家乡文化天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宣传乡土文化

欢迎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

  • 栗花飘香东沟村

    在起伏绵延的燕山脚下,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名叫东沟村.自从2017年起,在该村村书记的带领下,每到栗花飘香的六月,乡亲们都要在一棵千年板栗古树下烧香.祈福,远远近近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场面热 ...

  • 宜西上洞村栖凤亭有奖征联启事

    宜西上洞村栖凤亭有奖征联启事 杨岐山东麓有-个小村落--上洞.村庄四面环山,山上树木茂盛,四季郁郁葱葱,一条小溪蜿蜒而下.村中黄姓先民,自元季迁入,世代繁衍,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已历近七百个春秋. ...

  • 二月二,龙抬头——邢台县城计头乡龙王庙会

    3月18日,是邢台县城计头村的由来已久的二月初二农产品交易会和龙抬头庙会,借此机会,城计头乡政府和城计头村联合举办振兴乡村群众文化汇演活动,吸引四面八方人士前来观赏. 城计头村的二月二龙抬头庙会传承已 ...

  • 苏州人欢喜的栗子

    <姑苏晚报>2021年10月13日 B07版 嵇元 半个多世纪前,苏州古城里的小公园(又叫北局)和玄妙观里的广场上,还有阊门外的商业中心石路地区,秋天里,到下午时,有的水果店会在店门口架了 ...

  • 蕲春古寨历史渊源:向桥乡古寨(12座)

    领略民俗风物,体验乡愁记忆. 鼓角寨(古角寨) 鼓角寨又名古角寨,位于白水棠树岭西南,唐山东北,即今向桥乡棠树岭村境内,与黄梅相邻,海拔1144米.嘉靖<蕲州志>载:"鼓角山去州 ...

  • 付山过后,山水之乡,邹桥乡!

    本期推荐 <江西德安·邹桥篇> 如果可以:请转发给身边的邹桥人 桥,是人世间最情长的地方,远远绵绵,细细潺潺.桥,承载了四季沧桑,留下了深深的文化情怀,以桥为名,更是对这片土地千百年来最深 ...

  • 地名史话:古角寨(鼓角寨)(向桥乡)

    领略民俗风物,体验乡愁记忆.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桥乡的东部,与黄梅县交界,距向桥乡政府15千米,主峰海拔1144米,为蕲春县第二高山. 明嘉靖<蕲州志& ...

  • 安徽阜南:公桥乡巩堰村——贫困村走向文明村变迁记

    2021年5月21日整理 绿树环绕下的白墙青瓦 苍翠桑园中的沙沙蚕声 静动之间 公桥乡巩堰村在一个"变"中 讲述着昔日贫困村 变成全国文明村的点点滴滴 说起巩堰村的变迁 曾经是村里 ...

  • 江南第一桥乡:金泽古镇

    过芦墟,沿318国道东去不远,有个在宋初便已建镇了的古镇--金泽.传说是"穑人获石如金",因而曾名"金石".其地与芦墟一样,也是"水乡泽国" ...

  • 曾经的爱情|作者张鸿俊,蕲春向桥乡桐油畈村人

    悠悠岁月,匆匆人生. 又一季风霜染黄了蕲河的枫叶,成群的大雁掠过蔚蓝的天际,微微的寒风轻扬单薄的衣袂,静淌的蕲河水啊,荒芜的草坪啊,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你:灿烂的脸, 调皮的眼,浅浅的笑,淡淡的好- ...

  • “梦里水乡”焕新颜——宣州区朱桥乡聚力打造特色“摇橹小镇”走笔

    "'摇橹小镇'又热闹起来了!"12月5日上午,当和煦的晨曦驱散初冬的寒意,"摇橹小镇"--宣州区朱桥乡早已熙熙攘攘.在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前提下, ...

  • 蕲春县向桥乡王明生老师从教四十年唱和集韵

    王明生从教四十年唱和集韵 从教四十年感怀之一 王明生 执教耕耘四十年, 辛勤启智垦心田. 日传知识忘身倦, 夜改雏文伏案眠. 授业岂甘名在后, 育人应重德为先. 每闻学子登金榜, 喜气常盈眉宇间. 步 ...

  • 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王惠宝老师的书法介绍

    作者介绍 王惠宝,男,52岁,湖北蕲春人,本科学历,现仼蕲春县白水中学教师,喜爱练书法. 王惠宝老师 王惠宝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蕲春乡情文化>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