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氏连朴饮方

tui'j[源流发展]

连朴饮出自《霍乱论》卷下,[异名]王氏连朴饮。

追根溯源,王氏可能是受仲景栀子豉汤及宋.魏岘《魏氏家藏方》连朴丸之启发,合二而一加味而成本方。仲景之栀子豉汤由栀子、香豉二味组成。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

[功用]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主治湿热蕴伏而成霍乱,症见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病机分析]

霍乱一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发病急骤,有挥霍撩乱之势,故名霍乱。

霍乱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霍乱之因有五,一因湿热,二因寒湿,三因虚寒,四因食滞,五因时疫。本方所治之霍乱乃湿热所致。夏秋之交,湿热交蒸,秽浊之气侵入体内,郁遏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则上吐,脾失升清则下泻;湿热郁遏,气滞不行,则胸脘痞闷;热邪上扰,心神不宁,则心烦躁扰;湿热郁阻,水道不利,则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湿热郁遏之象。

[使用注意] 本方不宜寒湿霍乱者。

[组成]

制厚朴二钱(6g) 川连姜汁炒 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3g) 香豉炒、焦栀各三钱(各9g) 芦根二两(60g)

方以黄连、厚朴为君。且二者用量之比相同,均为1:2二者合用,则湿去热清,气行胃和。栀子苦寒,助黄连清热燥湿,且可通利三焦,使湿热之邪排除体外;半夏辛温而燥,尤善于降逆和胃止呕。二者共为臣药。佐以石菖蒲辛香走窜,化湿浊,醒脾胃,用于湿阻中焦之脘腹胀闷;淡豆豉芳香化湿,和胃除烦;芦根甘寒质轻,能清透肺胃气分之实热,并能养胃生津,止渴除烦,而无恋邪之患。诸药合用,使湿去热清,气行胃和,则吐泻自止,腹胀自消。

制为饮剂,故名连朴饮。“饮”为剂型的一种,指汤剂需要冷服的。冷有遏止之功,故临床上常有服涌吐药而呕吐不止,服泻下药而泻利不停者,饮冷稀粥以止之之法。本方证吐泻间作,故宜汤药冷服。但目前在临床上该方仍以温服较多。本方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温清并用,药物精专,配伍得当。

[临床运用]

现代临床对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等属湿热并重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验案举例]

1、湿温(湿热并重) 《温病纵横》:某女,43岁。头痛形寒,身热咳嗽咽痒,舌苔黄腻而滑,口渴思饮,胸脘痞闷,两脉濡滑,沉取弦滑而数,两腿清冷,大便滞下不畅。湿温已逾四周,暑湿积滞蕴蓄太甚,拟以芳香宣化。邪实正虚,深恐逆传致变。香豆豉12g,焦山栀4.5g,嫩前胡3g,白蒺藜lOg,鲜杷叶lOg,金沸草4.5g,制半夏 10g,粉甘草4.5g,川连2g,焦薏米10g,白蔻衣4.5g,陈皮6g,赤苓10g,2付。服药后寒热渐减,头痛且晕,咳嗽吐痰如沫,两腿已温,口渴亦减,中脘跃动,按之作痛,舌苔白滑质绛,两脉濡软,按之弦滑数。继用上方加减数付而愈。

按语:湿温病四周未愈,不外治疗失当,或属体质过差。治疗必须以治湿郁为主,即使湿热并重,也宜先用宣阳、化湿、解郁、宣肺和通利三焦之法。俟三焦通,气机畅而湿得化,湿邪一解则热自去矣。若错误地认为清热为主,则湿郁不能解,必迟延愈期。

2、阳痿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1:26):某男,32岁。结婚3年来未育,有阳痿史。平素腰疼肢软,用力后阴部疼痛尤甚,曾用鹿茸及金匮肾气丸均无效,面色黧黑,溲短频少不爽,苔薄黄腻,脉弦滑。病属脾虚气陷,清气不能上升,湿热下淫而阳痿。法当升举以助气化,治拟清热利湿,调畅气机,连朴饮加味:黄连5g,厚朴8g,柴胡5g,焦栀子10g,石菖蒲5g,半夏10g,乌药10g,杏仁6g,陈皮6g,薏苡仁30g,茯苓10g,7剂。药后外阴疼痛略减,尿量少,脉转小弦,苔薄黄。原方再服10剂,阳痿已愈,诸恙均安,次年生育一女。

按语:张介宾曰:“凡男子阳痿不起,亦有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纵为阳痿,经云气化则能出矣。”患者缘于湿热蕴伏,湿困脾土,故治以燥脾土为主。全方苦能燥湿,寒能胜热,能降泄有余之湿火。湿热既除宗筋刚复,阳痿自愈。

推荐: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 <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加草柏皮栀子汤. 又: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 ...

  • 医案 | 新加香薷饮合连朴饮治发热、腹泻案

    接诊医生: 尹 周 安 医案整理:欧阳青兰 图文编辑: 赵 孟 婷 责任编辑: 李 金 儒 首诊 郭某某  男  21岁 2020-12-26 主  诉:发热伴呕吐.腹泻2天. 现病史:患者诉2天前旅 ...

  • 方剂解读——乌梅丸方治眩晕(梅尼埃综合症)

    不久前老助写过一篇讲 乌梅丸 方的推文:方剂解读--调厥阴治失眠,附处方 不曾想,这成就了许多名医的著名古方,这么快就再一次出现在叶医生案头.但是这一次,病人不再是失眠症状,而是截然相反的情形: 眩晕 ...

  • 多维度解读群方之祖桂枝汤

    桂枝汤是我临床运用最多的一个处方,所谓伤寒第一方,并非浪得虚名. 不过围绕桂枝汤也有非常多的观点和争议,我在此无意一一评说各家看法,仅就临床心得,在此抛砖引玉. 刚开始临床,我对桂枝汤是抱怀疑态度的, ...

  • 转解读众方之首:桂枝汤

    肖相如按:一起看看张海峰是怎么解读"桂枝汤"的,相信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桂枝汤为仲景医圣第一方. 为什么是第一方? 怎样打开这个第一方的秘密? 这是摆在每一个学<伤寒论> ...

  • 桂枝汤方原文解读,方歌方解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 ...

  • 祖父郭生白先生经典方“瓜蒌汤”的再解读 ——新冠肺炎适宜方法探讨

    今天要通过我所著的<本能论新解>来为大家重新解读祖父郭生白先生治疗肺感染的经典方剂--瓜蒌汤. (2011年5月15日"大医传承"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隆重举 ...

  • 解读:腰方肌——腰背痛的首要原因

    要点: 腰方肌是腰背痛中最常被忽略的肌肉之一,其卫星区臀小肌的触发点(TrPs)引起"伪椎间盘综合征"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 腰方肌触发点(TrPs) ...

  • 「比卦」卦辞“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後夫凶”解读

    (上接"二.象辞破解") 三.卦辞破解 卦辞曰: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後夫凶. (一)释字 原筮 "原"是源的初文,即本字,指水的源头.泛指事物 ...

  • 【调经方解读:清经散】【辨证要点】月经提...

    [调经方解读:清经散] [辨证要点]月经提前.经量过多.颜色红或者有血块.舌质红 [现代运用]月经提前.倒经.月经过多.经期浮肿等问题 [组成]牡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黄.青蒿.茯苓.黄柏(盐水炒) ...

  • 日本汉方名医解读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 作者:矢数道明 [栀子豉汤] 栀子3g,香豉4g. 以水300毫升,先煎山栀取200毫升,然后布包香豉加入之,再煎取100毫升,去渣分服2次服.一般同煎之.服后吐者,后一次可不服.香豉乃黑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