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连丨从请客吃饭到餐桌文化

从请客吃饭到餐桌文化

作者:朱红连

我家有两张正方形餐桌。一张是自己家的,一张是老祖宗留下分家所得。我爸作为长房长孙,后来又有了 我哥,虽然兄妹众多,我家有优先选择权,可以分到比较好的家产。所谓家产也没有什么,无非是桌椅,床,锅碗之类,这张桌子在当时算是最好的物品了。

桌子今天还放在我家,桌身朱红油漆,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感受很好的质感。桌子很重,虽不是名贵木材,但材质很好,笨实,稳重。桌腿和桌面连接外有雕刻花纹,非常漂亮,显示了当时工匠的最高水准。桌子距今快百年了,而老祖宗以前留下的物品也唯有这张餐桌了。

这张餐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一大家子曾经苦难又欢乐的岁月,这是一张有温度有爱的餐桌!

方桌坐八人,因为"八仙过海“传说,方桌又美名曰"八仙桌"。房子都是朝南,桌子都摆在堂屋的正中间,显示桌子的重要性。平常简单点在厨房有小桌,到节日或有客人来,才会到堂屋大桌上吃,男人吃饭喝酒,女人们大多在厨房忙活,差不多忙完才上桌吃。

今天,居住条件不断改变,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年青人则青睐"西餐桌"。长方形桌面,餐桌两头各坐一人,中间两边各二人,在中国传统坐法里,如按六人坐满,则叫"乌龟桌",意思和乌龟差不多,在方桌是忌讳的。而西餐大多分餐,并不适中国人合餐,而我每次遇到这样的桌子总会坐两边,因为坐两头菜够不着,哈哈…

八仙桌,西餐桌,还有代表性的是圆桌。如果家里宽敞,国人更喜欢圆桌。圆代表团圆,圆满,一大家子围桌而坐,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实在是让人欢喜的很。

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动物,在桌子上吃饭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而餐桌文化则把中国元素及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想要一生不得安宁一一结婚

想要一年不得安宁一一买房

想要一天不得安宁一一请客

乡下农村正常请客吃饭的客人多为自家亲戚,如七大姑八大姨,娘家来人之类。所以吃饭比较实在,家里有什么吃什么,鸡,鸭,田里的现摘瓜果蔬菜,吃饱就行。

若是有婚丧嫁娶,那可有讲究了,前期中繁文缛节不谈,吃啥也不说,就说吃饭坐位如何安排,可着实费一番功夫。

这八仙桌,四面八人,大面朝南的左位为上席,也可叫上座,主位,平常也是男主人或家里长辈可以坐。

席开八桌,中间为主桌,上席必是娘家舅舅,农村俗话"娘亲舅大"这个风俗好像全国统一,舅舅不坐,其他人不得入坐,舅舅不拿筷子,不得开席。

在上席左则为上风头,上席对面为陪酒的,这陪酒绝对是个能人,既是美差又是苦差,烟不停散,酒不停斟,照顾好上席,不能冷场,得会来事,,一桌人安排得妥妥的,吃得好,喝得痛快,才是完美!
这一桌人辈分高不可陪,辈分小不可陪,内表亲,外表亲,舅家亲,姨家亲,你可得弄明明白白,仔仔细细,不然坐错是小,被人笑话不讲礼数是大。

以前每次乡下出人情,为坐桌面总是磨蹭好久,亲戚们为上席推过来让过去,客气不得了,唉,推让啥,叫我直接坐就得了,肚子都饿扁了,哈哈哈…

今天的城市和农村早已日新月异。城里的高档楼房一个比一个高,城市的新主人把新居装修得一个比一个富丽堂皇。来了客人有鞋套,吃饭去饭店,睡觉去宾馆。女主人勤快又干净,客厅纤尘不染,地板照见人影,厨房没有一丝人间烟火气息。这么美的房子怎能弄脏乱,新做的指甲怎能择菜烧饭,完全跟气质不搭呀!

若是婚宴乔迁生日之类,去五星豪华大饭店,里面皇宫似的,气派,处处闪着金光,吃啥不重要,要的是场面,亲戚朋友到点吃饭,吃完到点走人。

想起乡下那会出人情,热闹的很,前天晚上已热闹起来,中午吃过饭,打牌的,唠嗑的,玩的,闹的,非要把主家刷锅水吃完才尽兴!

以前在乡下去不起饭店,请客去城里那真是来了贵客,现在乡下和城里区别不大,家里鱼肉不缺,隔三差五去饭店也能搓一顿。

这城里若有人请客人去家里吃一顿饭,那才稀罕呐,足可以说明你在这家人心目中的份量不一般。若是热情好客的男主人请你去他家,美丽大方的女主人又烧得一手好菜,那你一定要珍惜,再珍惜,这样的朋友绝对不好找。

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兄弟姐妹去也别空手哈,到红连家买2斤猪头肉,再带上女主人喜欢的榴莲水果,哈哈,皆大欢喜,美啦,又是快活的一天!

文/朱红连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朱红连,江苏射阳人,个体工商户,热爱文学创作,喜欢看书,愿与有共同爱好之人交流写作之趣。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