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0)

相关推荐

  • 【过去的十年】我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本文作者:谭妙业 "过去的十年"往期作品回顾: [过去的十年]艰苦奋斗的十年 下午三点多手机"嗒嘀嗒"响了一声,有微信过来啦.我顺手拿起来一看,是我家那口子发过 ...

  • 蒋莲:快意沪上行

    快意沪上行 安徽桐城  蒋莲 上海,丫头,心之所向;抢票,久而不得;气馁,沪上行,怕要搁浅-- 酒哥群.得八号返沪齐总电话,八号晨四点拼车行.丫头梦得圆,甚喜.这么早! 一路向前,划破黑暗,驶向光明; ...

  • 郑希兴|伟大的母亲(连载三)

    伟大的母亲(3)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郑希兴(黑龙江) (接续第二集)  (七)贫困如洗.背井离乡   母亲从小到大,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也经历了多次时代的更替.社会的 ...

  • 散文||我的大姐

    我的大姐 父母先后生育我们姊妹四个人,大姐为长,下有弟妹. 曾经听母亲说,第一胎生下女儿,惹得奶奶好不开心.村里人听说我母亲生产了,见到我奶奶就表示祝贺:"五奶奶(我的祖父在八个堂兄弟中排行 ...

  • 朱元璋的家世:大姐被送人,大哥不孝,只有二姐夫生前封侯

    朱元璋出生于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他的父亲是朱五四,他出生时,上面已有三个哥哥: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两个姐姐,大姐朱氏和二姐朱佛女. 因朱五四是佃农,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生活异 ...

  • 华州莲花寺镇:为给大伯看病,大姐杀了我家的“小黑”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 的 大 姐 作者 时三文 我的老家在华州莲花镇小少华村,父母养育了我们姊妹五人.大姐时润霞,生于1952年,在姊妹中排行老大,我最小.去年,农历八月,大姐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穿越大顶山》

    穿越大顶山 三月七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我们黄石快乐群一行四十七人,开启了大顶山穿越之行.大顶山穿越是武汉市周边最经典的户外线路,也是新驴练手,老驴练蹄的经典线路.因此,这次穿越吸引了许多新驴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在我的心底珍藏着三本珍贵的书<写作辞林><中国文学史><青年知识手册>,它们在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第一本珍贵的书<写作辞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两年前,我成了一名"乐退族",结束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因此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少年时的点点滴滴是我永恒的回忆:春去秋来,日月星辰,目睹了一位老人领着他的外孙们走过了十三载,魁伟的身躯为他的外孙们遮风挡雨.余家湾那条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记载着外孙们的成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年味尽在油锅中》

    年味尽在油锅中 在我的家乡张家湖,有"无油炸,不过年,年味尽在油锅中"的俗语.   乡里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仪式感,特别是过年,完全是按照"老祖宗"的那套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挖藕》

    挖藕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三处藕塘.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处藕塘,两处藕田.   那处藕塘位于黄石工业学校(黄石理工大学的前身)大门口的马路内侧,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藕塘里,水较深,生长的都是开粉红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张家湖(又名磁湖),她不仅是鄂东南有名的蔬菜之乡,而且还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年味与家乡的风光,一样美不胜收,一样令人怦然心动,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过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干塘》

    干塘  "干塘"是俗语,又叫"干鱼塘",它是我们长江以南一带乡下的说法,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后将鱼捕起来.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两口大鱼塘,并排着,一边临着湖,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大姐》

    我的大姐   我从未想过死亡会与我如此的接近,我从未想过生命竟如此的脆弱,我从未想过我大姐突然的离世我竟是如此的无力.   我原以为来日是方长的:我原以为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我大姐闲话家常:我原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