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多了不知道少了也不知 未来玉米价格还能涨多少?

其他的不再多说,如果觉得信息有用,也不需要您花钱赞赏,只需点击关注本微信号,并点击一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即可

注:每日粮油仅为传递市场信息,所有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或加入每日粮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行情交流群
重点提示:近期,经常有读者反馈收不到文章,这是因为腾讯修改推送规则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把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在前进的道路上每日粮油与你们同行。

今日国内主产区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华北,在东北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周末两日补涨态势明显,对手企业上调玉米收购价格,甚至再次出现一天涨两次的局面。

今日诸城兴贸最新价格1.3元,盛泰药业1.285元,通辽梅花1.295元,河北广玉1.257元,惠民春晖1.295元,成武大地1.258元,祥瑞药业1.3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个别企业已经超过回涨前的高点,但是上市量还是没有快速增长,山东到货量甚至在近两日出现大降,估计还是得用涨价刺激基层粮源。

关于未来玉米价格的走势我们已经做过了太多可能的分析,却实实在在没料到最终是这样的行情,或许,玉米行情已经到了闷着头赚钱的时代。

值得我们关心的是,对我国的粮食市场调控,有关部门一直以粮价平稳运行为主要出发点,因此,我们看到在2016年之前整个粮食价格都处于政策的调控范畴内运行,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种平稳的背后则是大量粮食被堆积在粮仓,有些甚至已经变成“陈化粮”(根据原国家粮食局的定义,2007年以后我国已经没有陈化粮概念,只有达标和不达标的粮食)。

可以说,粮食丰收时,市场在忽略粮库中的陈粮,主管和执行部门也未对大量的粮食进行合理的调配。

当时间转到2016年之后,随着玉米去库存的不断进行,粮食供需缺口逐渐体现,但好像政策的调控仍旧慢了半拍。

在2016-2020年我国累计消耗掉2.6亿吨的玉米库存,如此庞大的玉米去向却未引发足够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未见任何调控措施的变化,各地依旧是玉米调减为第一位,因此,我们看到在今年临储消耗完毕之后,市场忽然对玉米是一粒难求。

可以说,在这轮玉米供应能力急速下滑的时间内,没有相关部门对一些异常情况给予过相关的关注。

而随着最近一波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一些外资阴谋论再次抬头。

来自《中国民商》杂志2020年12期的相关报道指出,外资企业“每年以高于国家保护价的价格收购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已基本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这样下去,总有一天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就会消失”。

说实话,关注农业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高价收购大豆会导致大豆种植消失的,也算是给我们开了眼界。

纵观我国的粮食发展市场,阴谋论最盛行的时代是在2004-2012年期间,这一段时由于国内粮食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迫切想打入中国市场,而内资则在拼死抵抗中希望守住自己的蛋糕,于是双方互有厮杀。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至现在,从产量、到进口量、再到消费市场,都是全球瞩目的市场,风光的背后则是各种利益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种繁荣的发展中去不断的调整自己,回避不利因素,去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就阴谋论本身而言,放在小范围讨论则是一种自我的警醒,让我们知道发展中所面临的压力,但如果我们只是盯在阴谋论上,而不去发展自己,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正如文章《正确看待外资在粮油产业的扩张》中所讲的那样:将国产大豆的市场发展好了,也就无需担心进口市场的庞大。

你之所以害怕,是自己发展的不够好,更是在希望能获得额外的无偿收益,这种思维只会让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羸弱。

否则,即便我们建成了全球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的物联网,拥有最先进的智能化仓管系统,如果连最基础的保供应都做不到,那么做这些的意义何在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