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篇》笔记12|大小承气汤的区分

二二七、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这两个死证,是阳要脱了,阳绝的时候,阳一直往上升,病人会直视、谵语、喘满,不能睡觉,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连眨一下都不会,因为人的所有精力全部要耗尽才死。

正常人阴阳调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在上阳在下即地天泰卦,阳往上走、阴往下走是与正常相悖,阳绝时无法将阴固住,阴往下便“下利”。

如果是承气汤证,大便不通引起的谵语,病人也会直视,捻衣摸床,发狂奔走,但不会下利。

二二八、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谚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生。

病人平常没病时一直在流汗,表示病人本身是阳虚自汗的人,医师再开麻黄汤发汗,肠胃里津液没了。亡阳就是流汗、体能流失掉了,轻则头昏,重则发狂奔走。

短脉为阴脉,代表津液不能回头了,不会自己痊愈了,就很危险。

二二九、“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濇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伤寒应汗法,误治用吐下法,结果病入里,“不恶寒”就是阳明证,一个人讲话好像看到鬼,严重的发狂不认人,其实只是大便的浊气顺着肠子进入血管,再跑到心臟、跑到脑上去而已。“循衣摸床”,折衣服,沿着床边摸着走,“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这种症状很危险了。弦脉是实证,代表东西堵到,濇脉是虚证,代表津液伤到,虽“濇者死”,仍要搏手救之,在承气汤中加补阳的药,比如肉蓯蓉、人参。大承气汤下去,大便出来小便淡黄,代表清干净了,药即停。

图片来源网络

二三〇、“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鞭,鞭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再服。

阳明证的人汗流很多,“胃中燥”,不单单是胃,还指肠,肠胃没津液了,大便硬,谵语,用小承气汤。这一条辨跟前条的区别在于:有放屁。小承气汤证在小腹关元附近有压痛点,大承气汤证在肚脐两侧天枢穴附近有压痛点。

二三一、“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虚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濇者,里虚者,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阳明证,脉当实,现“滑而虚”,滑脉就是血管里的血走得很急,虚脉就是重按没了,给小承气汤,喝完放屁再加服,不放屁则停喝。观察一下,第二天不大便,脉微濇,是里虚者,难治,不再用承气汤,用补虚的方。

这一条辨是讲:承气汤下去大便不出来的话,先守,不强攻。

二三二、三:“阳明证”,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直“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宣“小承气汤”。

这一条辨是用能吃和不能吃来区分大小承气汤。不能吃东西代表肠胃里堵到了,干燥的大便往回逆,不想吃东西,没胃口。

大便鞭也是小承气汤证,大便细细长长的,像鞭子一样,大承气汤是完全堵到了,根本没东西出来。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的甜肉,中医称「膵肉」,西医叫胰脏,中医观念胰脏是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的地方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伤寒论》演绎(中)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言外之意就是病已到了传入半表半里少阳病而为柴胡证的这么一个时间阶段 ...

  • 七章阳明篇(1)

    阳明篇简论 阳明经多血多气,攸关生死!阳明经腑之证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重视,阳明和顺,形神乃安.阳明之病,近者好医,远者难疗,统帅三阳经热证并非少见,然经热证被众多医家所忽视.阳明经病,医者临床须善思明辨 ...

  • 七章阳明篇(2)

    独辨阳明经表证葛根汤 蔡长福先生弟子徐风瑞录制并整理 太阳走,阳明守,少阳等. 三阳经我从阳明开始讲,太阳少阳暂且不谈. 我今天谈论阳明经表证,何谓阳明表证,各位翻开<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 ...

  • 七章阳明篇(3)

    ​(四) 当初我喜欢听戏,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唱花旦的女人,三十多岁,只是嗓子有音,鼻子没有音.听戏听长了,人也认识了,她就问我,你是中医吧?我说是的.她讲,我有一种病,已经十几年了,影响我的发音,嗓子 ...

  • 七章阳明篇(4)

    阳明经病循经找病 第一证阳明经热兼太阳风.脉洪大重按有力,自汗出,舌干,口渴,全身胀,肌肉酸痛,心中烦,医误治,时间日久,发展至口黏,口臭,面垢,旋顶光,头汗黏湿沾枕头,臭气熏人,四肢关节烦疼,关节肿 ...

  • 学针灸不要死记,穴道走向就是气血的走向,头维是阳明胃经的大穴

    有的人过去念针灸的时候就死记,我跟你讲,诸位不要死记,不要去记,阳经怎么走,走上走下,不要,你就按照穴道我刚刚讲的嘛,我刚刚讲的是不是很详细.肺经是不是从身上往手上走,大肠经是不是从手上转回来,所以手 ...

  •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一) 整理/弟子李鹏 编辑整理/于立国 大家好,今天我讲一下乳腺病的由来,乳腺病是怎么造成的.我们今天从太阴篇开始讲起,(把太阴篇的歌子放上来)人为什么要生病?人 ...

  •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

    2019-12-22 19:46 整理/弟子李鹏 编辑整理/于立国 大家好,今天我讲一下乳腺病的由来,乳腺病是怎么造成的.我们今天从太阴篇开始讲起,(把太阴篇的歌子放上来)人为什么要生病?人后天之本就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