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和张仲景的传说故事

原本是山东人,生活所迫到长沙的张仲景家干长工讨生活。他为人忠厚善良,走路时如果遇见羊群,他就躲到一边,让羊群先过,看到脚下的小虫,也是跨步迈过,从不杀生。

十五岁时,他的东家张仲景非常爱好医术,也勤于专研修道成仙的事。

一天从昆仑山来了两位神仙,扮作书生,要跟着仲景到全国治病救人,顺便从中考察他,仲景是不清楚跟随他的这两位书生是神仙。

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仲景对二位书生也就摆起谱来,指示神仙做这做那的,言语也是呼来吼去的。

更有甚者,有一次,仲景家的老婆张罗了一桌子的好吃的,夫妻2人正在家里美美的吃。两个书生就来了,一位上前敲门,门是给开的,就问,仲景在家吗?说,在家的。书生说:若在家,就烦请你进去禀报一声。说故人来了。

把话递进去了,仲景原先打算出门去迎接两位书生的,他老婆马上站起来对仲景说:“又是那两个书生,估计是饿急了,又赶着点来蹭饭吃的,连顿安生饭都吃不明白,先别理他们!”仲景无奈,就让出去对书生说,自己不在家。

两位书生说:“你刚才说仲景在家,现在又说不在,这怎么解释呢?”

说,“是东家让我这样说的。”

两位书生见很诚实,就说,“张仲景这人修道好多年了,很勤奋。上天派我们两人来考察他,他道行不够,私心太重,自己丢失了成仙得道的机会,眼看要成功时,却走了岔道。”

接着就问:“你贪玩吗?”

说:“我不爱玩。”

又问:“你喜欢修道吗?”

说:“我从小就喜欢方术,家里穷,只能自己修炼,现在已经到了心斋的层次,也能坐忘了。”

两位书生说:“好,看来与道家有缘。你明天一早在寒山寺的门口等着我们。”

记住了,第二天天刚亮就到了寒山寺的门口,却发现书生早就在哪里等着了。书生说:约好的早点来,怎么来的这么晚?说:“我一早就来了,没想到你们来的比我还早!”

两个书生说:“明天一早再来吧。。”

这一次,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看见书生才来。

两位书生经过考验,觉得可以向传道了,就给了一盒药丸,嘱咐说:“你回去以后,不要接触女色,凝神皈依,服下一粒药丸后,就进入坐忘状态,持续坚持3个月。到时我们指点你。”

按照二书生的话做了,二书生就常到住处来。张仲景在院子里散步,经常听见在和人谈话。走进看只有一个人住在空屋子里。反复好几月。

张仲景有一次,在进入坐忘状态时来到他屋里,看到,进入了吾丧我的境界,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的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

就问说:“我经常看到你一个在屋子里,却听见你和好几个人说话,进来却看不见有人,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你达到天籁的境界了?”

回答说,““坐忘”可以暂时与俗情世界绝缘,忘却知识、智力、礼乐、仁义,甚至我们的形躯,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三天便能“外天下”(遗弃世故),七天可以“外物”(心不为物役),九天可以“外生”(忘我)。

然后能“朝彻”(物我双忘,则慧照豁然,如朝阳初起),能“见独”(体验独立无对地道本体),然后进入所谓无古今、无生死、无烦恼的宁静意境。这里强调的是顺其自然,不事人为,以便与道同体,与天同性,与命同化。”

仲景听到如此高妙的谈论,又看到不吃饭不喝水,经常进入吾丧我的境界,疑心他已经得到。隐约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失去了得道的机会,就感叹地说:“一个人的道德是修来的。悟性很重要。父母生了我,尽管我行医为善,但在修道的路上没有名师指点,始终达不到道层次。先得到道术的,就是我的老师。”

得道后的,就传授给了张仲景坐忘、斋心的方法,让张仲景能看到人全身的经络,看到六经的循行脉络,三焦气机等等。

后来仲景仔细研读《黄帝内经》、《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

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张仲景后来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0)

相关推荐

  • 张仲景伤寒纂要

    张仲景伤寒纂要

  • 孙思邈功比伤寒论

    孙思邈崇尚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整理.发扬仲景学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孙思邈与<伤寒论>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一.推崇仲景学说,为保存<伤寒论>这一珍贵文献 ...

  • 为什么说学好《伤寒论》,必须懂五运六气!?

    一部伤寒论,就包含了整个中医发展的历史,在<伤寒论>之前,没有像样的临床典籍,只有方书,伤寒论之后,再无伤寒论,所以伤寒论是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也是一部无法超越的著作. 有人说,张仲景写伤 ...

  • 张仲景 王鼎 仲景伤寒湖南秘本

    中医,医学类书籍. 296m 424页,第一集最后有14页残缺.

  • 晓锦源和他主管的财富观

    文/晓锦源 晓锦源和销售主管出差外地签合同,合同进展的很顺利,就一起在当地闲逛. 他们在街道的拐角处看到几双鞋和一堆衣服,猜测应该是在附近干活的人的.主管对晓锦源说:"我去捉弄一下这伙人,把 ...

  • 医圣张仲景的传说故事十八则——(上)九则)!!! ​

    一.坐堂医由来       自公元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繁频,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其中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 ...

  • 医圣张仲景的传说故事合集!

    坐堂医由来 自公元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繁频,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其中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 ...

  • 医圣张仲景的传说故事合集!!!

    坐堂医由来 自公元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繁频,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其中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 ...

  • 医圣张仲景的传说故事合集

    坐堂医由来 自公元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繁频,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其中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 ...

  • 发生在晓锦源村的民间故事

    从前在济州府南有一个叫晓锦源的村子,村子有一名无赖叫杜四,在当地,胡作非为,穷凶极恶,善良的村民一个个都害怕他跟怕狼虎一样. 一天傍晚,杜四和其他恶少在村外乘凉,就听见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一会凉风刮过 ...

  • 晓锦源:那些关于月老的传说故事

    胶县的晓锦源从小就是孤儿,是叔父把他养大,他很想早一点结婚,多次托人求亲都没有办成. 清太宗顺治二年,他去即墨讨生活,中途住在城阳城西面的旅店. 旅客中有一个同乡听说了他的事,要为他说媒,女方是以前的 ...

  • 晓锦源:接舆修道的传说

    接舆姓陆名通,是上古黄帝的后代,到春秋时代,接舆已经一千二百六十多岁了,平时"躬耕以食".接舆的生平很少有文字记载,相传喜欢清静,对名利没有兴趣,不张扬,不喜爱夸夸奇谈,把修身养性 ...

  • 晓锦源:那些流传的鬼故事

    文/晓锦源 从前在晓锦源村,住着一户刘姓人家,平日喜欢行善.非常勤劳,还省吃俭用, 攒了不少钱. 不知为啥,刘幕才十多岁,他的父亲就遇到强盗,被抢劫杀害了. 刘幕很伤心,决定替父报仇,就变卖了家产,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