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进生的转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提出让差生从我们的笔下消失,这个愿望是良好的,但并不现实。在实际教学中,差生总是存在的。不是许多学校都分快慢班吗?还美其名曰“因材施教”。不提“差生”,就意味着遗弃,意味着不关注。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优生”是我们缔造的话,那么“差生”的缔造者也不无与我们相关。当然,不同的人,对“差生”一词的理解不同。我认为“差生”是指:在生理心理、习惯行为、意识意志、品德理想,等方面不能协调发展或不能局部协调发展的学生,它不是智力低下的专有名词。如何将他们转化过来,是各班主任一直思索的问题。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班主任对于待进生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偏见,一些班主任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动不动就批评,给他们上政治课。不知不觉中,在待进生的心理上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无论自己做得多好,在班主任的心里面都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好印象。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和集体活动产生厌恶情绪,逐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不服班主任的管教。因此,可以说,待进生越来越后进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在课堂上。他们反馈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就应从教师自身上去找原因。 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成功之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才会不断提高。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待进生提高思想认识

有些学生之所以后进,是因为认识片面,思想觉悟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这类待进生,我坚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我班有个女同学,她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大喜欢同别人玩,有一次写作业同别人借笔,一时借不到,她就在上交的周记中写道:“这个世界十分冷漠,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都是冷血动物”。由于认识片面,她蔑视一切,对同学和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抱着冷漠的消极态度。我针对她的思想实际,耐心细致地对她进行说理教育,引导她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社会,使她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感情,有理想,有奉献爱心的人大有人在。同时,让她平时多与同学们在一起玩,投身到学校或班级的各种活动中去,与同学在一起为集体,为人民做好事,使她从中感觉到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重新认识社会及人生。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她逐渐变得热情活泼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我又根据她爱看书的特点,有意识地向她推荐一些好书,让她认识人生价值,正确对待现实世界。此后,她有了很大变化,还主动承担了班级劳动委员的工作。我体会到,对待进生既要动之情,更要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三、多为待进生创造受表扬、鼓励的机会和条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待进生更是如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待进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回答”、“板演”、“做题”等单向性的学习以外,还必须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使待进生一系列的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当待进生运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成功,内心会萌发一种快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教师要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让待进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没有冷落他们,他们的抑郁心理就会减轻。学习中,寻求成功的信心和意志就会得到强化,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增加。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待进生

一位名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待进生的思想是复杂的,要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既需要老师用爱去动其情,以理去晓心,也需要家长紧密配合。所以我在教育待进生的过程中,很重视家长的支持。我班有一名待进生,平时好吃零食。一次,他拾得五十元钱,被别的同学看见了,他不交公。见到的那位同学向我反映这情况。我想到如果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不仅会给他心理上带来压力,还可能影响到他的学习情绪。因此,我一方面结合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以“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且多次与他个别谈心,耐心启发教育;另一方面与其家长反复商量,请家长也关心教育他。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这位学生终于承认了错误,并向家长作了检讨。他的悔改表现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谅解。 转变待进生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有恒心,常抓不懈,长期跟踪,要建立个人档案,对其出现的错误行为和好人好事作登记。适当批评,及时表扬。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反馈信息,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把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一代“四有”人才,是我们班主任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育人们观念和做法,会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