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凤凰台 玉笥山 汨罗山 凤凰山

9、 凤凰台 玉笥山 汨罗山 凤凰山

《湘中记》:“屈潭之左玉笥山。”《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记载:“玉笥山,在县北七十里,汨水西流经其下,有屈潭,亦曰罗渊,屈原放逐自投于此。隋置玉州, 盖以山名。其相连者曰汨罗山,以下临汨罗江也。又磊石山……”玉笥山、屈潭、汩罗山、汩罗江、磊石山,从东到西非常清楚地载明了具体地点。汨罗山、玉笥山正是今天凤凰山凤凰台南春江嘴处西东的两个山头,两山全长大约五里之长。

南北朝时凤凰汨罗山上设有汨罗戍、隋朝时在“屈潭之左”凤凰玉笥山上置玉洲,得玉笥山名;凤凰山因为屈原沉江地在河泊潭春江嘴,所以其地名在汉代至乾隆二十年之前均称为汨罗。清代光绪年间在此设凤凰局。因为紧邻洞庭湖磊石山磊石港,凤凰山地历代也是交通要道,形成过河泊市、南阳市、平江港等集市;围垦屈原农场后此山设为茶场,今归凤凰乡管辖。

凤凰台、玉笥山、汨罗山旧时均在今凤凰山西部,均是今凤凰山的小山头。

凤凰台在凤凰山西北,与磊石山对;汨罗山在凤凰山西南,也与磊石山相对;玉笥山位于汨罗山东、凤凰台南,在汨罗山与玉笥山之间就是屈原沉江地罗渊、屈潭。从《明通志》《明志》的记载来看,玉笥山、汨罗山、屈原潭均在“县北七十里”。说明屈潭之左玉笥山,屈潭之右汨罗山是无误的。

玉笥山上有屈原故宅,从元代《汨罗庙》记发现,故宅被和尚建成了南阳寺,后因为他们不断侵占汨罗庙资产,明《汨罗庙记载》明洪武年间县里让其远远迁移,这样就到了大洲翁家港,所以清代出现了两处屈原故宅,因为他们把屈原故宅的牌子也一同带来,增加名气。

汨罗山地,其实就是《水经注》所记的汨罗戍(驿站)地,是汨罗江用汨罗地名最早的一个地方,之后是1918年用在汨罗火车站上、清代光绪年间因十二疑冢传说把罗山改成汨罗山、解放后用在汨罗办事处(河市)、1966年用在汨罗县上。汨罗江名清未都在河泊潭,元代出现汨罗山,可见就是汨罗驿站所落之山前有汨罗江、山有汨罗戍地,名汨罗山是天经地义的。

汨罗山的屈原庙是三闾祠、唐代起相沿为汨罗庙,磊石庙在磊石山、汨罗庙在汨罗山也同样是天经地义的。可见史料记载是无误的。

历代史册众口一词称“屈原墓在汨罗山上”可见屈原墓的确有其墓,而不是疑冢。无论其墓是不是真有屈原尸骨,但这是历史公论了2000多年的屈原墓地,非常符合“灵归于泉、魂归于祠、尸归于坟”的中国文化认同。

凤凰山古史上并无记载,因为此山之地汉代起就叫汨罗、凤凰台、汨罗山、玉笥山、龙山,跟今玉笥山(旧名名山,有名山市和名山河作证)、今汨罗山(旧名罗山,罗贵族墓地可以作证)同一山系,1958年围垦屈原农场时,炸开周家垅,引汨水洪流入白塘湖,成为独立的山头,故依凤凰台名为凤凰山。

《湘阴县图志》记载凤凰台:旧志:轩辕南巡,张乐洞庭之野,有凤凰呜其下,故名。周韫祥诗云:“翘首凤凰台,苍茫暮景催。雁声云外渡,帆影日边来。水学行蛇曲,山如勒马回。古皇张乐地,遗迹满蒿莱。”

凤凰山南临汨罗江、北临白塘湖(新汨罗江道)、西临湘江磊石港(春秋罗汭、罗渊)。因屈原在此沉江殉国,磊石山、凤凰山历来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之地,屈原沉江至乾隆二十一年,均是汨罗江屈原文化、龙舟文化核心之地。古代写汨罗、汨罗江的诗文写的均是凤凰山汨罗地。

洞庭湖历史上水患频繁,湖区百姓长期面临洪水和血吸虫的威胁。曾有“凤凰台,凤凰台,女不生崽男怀胎”的民谣流传至今。所以百姓认为,洞庭龙王掌管着洞庭湖,刮风下雨,湖水涨落,瘟疫等都与洞庭龙王有关,洞庭龙王自然就成了湖区百姓崇拜的神。

磊石山上旧有龙神庙、汉建磊石庙、唐建洞庭庙、宋代至清代凤凰山河泊潭左也建有洞庭龙王庙。

所以此地崇拜神龙的人就会制作金龙,挨家挨户舞龙灯,端午热衷划龙舟,男女老幼敬奉龙,祈求神龙保佑吉祥与幸福。新春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挨家挨户舞龙亦成为洞庭湖地区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凤凰乡曾有草龙舞流传至今,2010年曾经参加岳阳市文艺调演,获得名次。端午划龙舟是:“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表现的是划龙舟的劲头。

《长沙府志》等史料载:黄帝在磊石山张乐,凤凰在凤凰台应律,在汨罗神鼎山铸鼎,在磊石鼎湖乘龙升天。后人在黄帝登山处立小招堤,建设龙寿祠纪念黄帝、并把黄帝所登的营田边山叫成了黄陵山(湘山),虽然是传说但也可以证明古罗地的民众对龙、凤及黄帝的崇拜。

屈原最推崇黄帝,《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凤是楚人的图腾,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中开篇即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可知黄帝是屈原的先祖,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轩辕和凤凰。

他选择第二故居“三闾宅”在凤凰台南的玉笥山上,也就天经地义了。屈原定居在此,思考、写作、行吟,留下了钓鱼台、笔架山、盘石马迹、沉沙港等众多传说,最后沉江于此地的河泊潭,这儿就诞生了一条千古名江:汨罗江。

1977年4月17日,省委书记张平化登山视察,即兴赋《登凤凰山有感》二首。“汨罗江畔凤凰台,凤受摧残凰搭胎。万恶妖魔施雾瘴,千重苦难漫尘埃。斑斑血泪痕犹在,滚滚头颅骨永埋。奋起铁拳除四害,祸根不拔必成灾。”“朝阳喷射乌云开,正气伸张邪气衰。到处莺歌皆燕舞,随时马去引龙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厦新材续老材。沉睡屈翁如觉醒,专为盛世展文才。”

围垦屈原农场后,凤凰山茶园叠萃,果木飘香,绿树成荫,成为湖南一大茶叶生产基地,因为屈原沉江于此地,成为影视、央视端午节节目的拍摄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前来朝圣。

(0)

相关推荐

  • 屈原与湖南(一)

    引言 大家知道,湖南简称为"湘",是因为湖南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湘江.湘江发源于湖南蓝山县紫良瑶族自治乡野狗岭,长948公里,汇集数十条支流,流域面积 94721平方公里,最后灌入洞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1)|汨罗 汨罗江 河泊潭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 1.汨罗 汨罗江 河泊潭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记载:"玉笥山,在县北七十里,汨水西流经其下,有屈潭,亦曰罗渊,屈原放逐自投于此.隋置玉州, 盖以山名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10、屈原故宅:三闾宅 南阳寺

    10.屈原故宅:三闾宅  南阳寺 郑振铎先生在<屈原传>一文中说:"他在汨罗江边一住九年,因为忧愁,身体一天天的坏下去,气色十分的憔悴,常常披散了头发,在江边散步,口里吟诵着诗句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11、沉沙港

    11.沉沙港 <湘阴县图志>载:"湘水又北出白鱼岐十五里,至沉沙港,东会汨水入洞庭." 沉沙港旧时水面宽广,东接汨水.罗水.北流湘江,是一处湘水深潭,周边沙滩水草丰茂,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9、屈子庙

    9.屈子庙 李元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所建屈子庙坐落在凤凰山南沿(凤凰玉笥山东),下临河泊潭汨罗江,东纳汨水,西接湘江.全山古木修竹,南拥碧水蓝天,气势宏伟,景色宜人. 屈子庙是由平江籍人士李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8、汨罗书院

    8.汨罗书院  屈子书院 汨罗书院旧建于河泊潭汨罗渊北汨罗山上,前临汨罗江屈原潭,东临玉笥山屈原故居,汉代至清乾隆二十年前,有屈原汨罗庙.屈原墓建在此地.宋大中祥符年间,在汨罗庙东,乡人建浊罗书院.元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7、司马迁垂涕坪

    7.司马迁垂涕坪 <湘阴县图志>记,江潭,<楚辞>:"渔父游于江潭",即此.旧志云:"太史公吊屈原处,今俗名江暮潭,在南阳里东." 南阳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5、屈原塔 招屈亭

    5.屈原塔 招屈亭 相传屈原沉江后,河泊潭渊北曾建有屈原塔和招屈亭,均为屈原的学生宋玉等人所建. 宋玉,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4、盘石马迹

    4.盘石马迹 <湘阴县图志>记:盘石马迹,在川江嘴(今名春江嘴),即古汨罗渊也.<异苑>卷一:"长沙罗县有屈原自投之川,山水明净,异于常处.民为立庙, 在汨潭之西岸侧 ...

  • 汨罗江屈原文化遗迹考(2)|磊石山

    2.磊石山 远古的时候洞庭湖里并没有磊石山. 相传黄帝南巡.张乐洞庭之野时,来到凤凰山凤凰台上. <长沙府志>记:"世传轩辕采铜铸鼎,往来此山奏乐.重湖上,凤凰雌雄各六鸣于山,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