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陈独秀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看《觉醒年代》的人这么少啊

    春节期间我在追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是<觉醒年代>.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时候,豆瓣上评价人数是2365个,截止2月22日,评价人数如下: 比它上线晚的<赘婿>,评价人 ...

  • 民国元老戴季陶,曾经追随陈独秀

    民国元老戴季陶,曾经追随陈独秀

  • 今晚出了几本书

            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坐在一旁,一边看儿子写作业,一面整理图书,出了三本,轻敲小字,算是微书话,辑录下来,聊作纪念.        日本学者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东方出版 ...

  • 关于释放“政治犯”的通知

    为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本人决定在"关注人数破万"的第二天,释放所有在黑名单中"关押"已超过一个月的"政治犯".人数不多,但希望他们" ...

  • 巜觉醒年代》揭秘

    知行合一jang 03-22 20:55 投诉 阅读数:782 ​​与张永新导演畅聊四小时,<觉醒年代>最全揭秘在此 3月19日,<觉醒年代>首轮播出收官.看着剧中伟人.大家们 ...

  • 闲谈文人的名气

    文人的名气来自于什么?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定是以作品作为自己说话的资本. 当年从日本仙台医专毕业的鲁迅先生,假如他不是写出了让文坛高看一眼的文学作品,他估计就灰溜溜地去鲁镇当一个医生了,他哪还能在北 ...

  • 《觉醒年代》是完结了,但属于好演员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的<觉醒年代>又又又涨分了! 从开播时的8.3分到现在的9.3分,这条逆跌之路堪称今年电视剧里的奇迹. 更恐怖的是9.3分这还不是它的终点,如今它虽已播完,但口碑还在发酵,大有可能超 ...

  • ▷有声儿童历史小说 | 古小古穿越记 | 28:那些眼里有光的人

    ♪ 点击上方绿标听历史穿越小说 本 期 提 要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还是40多年的民国时期,那么这一段历史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古小古又会穿越成谁,碰到谁呢?欢迎继 ...

  • 陈独秀的坎坷晚年:四处辗转,惨然辞世

    陈独秀的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两.虽然生于封建年代的末期,但是陈独秀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青年时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随着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青年& ...

  • 陈独秀的晚年岁月:吃粗米和青菜,落魄逃难的江津客

    "相逢须发垂垂老,且喜疏狂性未移."再见陈独秀之时,身为晚辈的葛康素心中难免涌现出他乡遇故知的感慨.在岁月的摧残下,这位老人不复往日的荣光.可是在他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出年少时的英姿 ...

  • 披露:陈独秀晚年真实生活

    1930年的一天晚上,从工厂刚刚下夜班的24岁工厂打工妹潘兰珍像平时一样,提心吊胆的朝家走着.刚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突然发现路边躺着一个男人,走近一看,发现此人已经不醒人事. 心底善良的潘兰珍喊来邻居 ...

  • [百年庆] 陈独秀晚年的朋友圈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五四先驱,创立吾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七大"评价,功过分明: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

  • 陈独秀晚年轶事 娄炳成

    明代洪应明在他收集编著的为人处世之道的杂谈语录集<菜根谭>中写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意思是说:只有真正的英雄.伟大的人物才能彰显自己的本来面貌,用不着 ...

  • 陈独秀在江津的晚年岁月

    2008-09-20 03:58庞 然 红岩春秋 2008年4期 关键词:江津陈独秀 庞 然 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武汉.长沙.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蜂涌来到陪都重庆.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体态清瘦,身 ...

  • 颜坤琰:​陈独秀晚年与章士钊的友情

    陈独秀晚年与章士钊的友情 文/颜坤琰        陈独秀与章士钊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个性都很强的风云人物,二人交往密切,早年曾一起革命,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两人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但在个人感情上 ...

  • 2009年陈独秀长孙接受采访,用两句话,揭开爷爷晚年真实生活状态

    "我死之后,丧事从简,也不要登报!" 这是弥留之际的陈独秀,对亲友交代的一句话.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享年63岁. 半生奔波,5次入狱,痛失长子次子,最终病逝在四川江津 ...

  • 解读陈独秀晚年信札:已把红尘读透,有哲人之思

    一个人到了晚年,倘还写作,大概会有很真实的东西在,所谓老之将至,其言也善吧.近读陈独秀晚年致台静农数十封信札,感慨万千. 这些遗稿大多藏于台氏后人手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