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脾胃一虚百病生, “三焦”食物来调理, 改善睡眠, 养出好气色

点击加载图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大家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民间又有“脾胃一虚百病生”的说法。如果你看过中医,也可能会听到“脾胃不和”这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到底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脾胃一虚会对身体影响那么大呢?对我们的健康又有哪些启示?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一虚百病生

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脾将食物消化、吸收、转运水谷精微的功能,就是“脾主运化”的体现。若脾气虚,“加工厂”动力下降,则消化能力下降,表现出不想吃饭,吃后腹胀,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显的食物残渣,中医有个专用名词叫作“完谷不化”。

所以说“脾胃一虚百病生”,在养生过程中保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脾胃不和的五大表现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细节,也能看出脾胃不和的一些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1

脸色发黄 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饭后肚子胀,有腹泻或便溏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营养。

#2

口唇无血色、干燥 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脾胃功能也不好。

#3

睡觉时会经常流口水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人如果脾气充足,涎液就能正常传输,帮助吞咽和消化,也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老实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3

便 秘 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让大肠动力不足,继而导致功能性便秘。

#3

睡眠不好 中医认为:“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难、惊醒等问题。

温养脾胃食“三焦”

“三焦”,即焦麦芽、焦小米、焦山楂,并非中医藏象学说中所讲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中医认为,脾胃喜温而怕寒,脾胃损伤要“焦”养,宜吃一些炒焦的食物,如“三焦”等。下面为大家介绍三种炒焦使用、可温养脾胃的药物:

焦麦芽泡茶

消化不好、食欲不振的老年人可以将焦麦芽泡水当茶喝。焦麦芽可健脾和胃、疏肝化滞,当肠胃寒凉不适时,泡点焦麦芽茶喝,还能起到温补肠胃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焦麦芽有回乳的功效,哺乳期的妇女要慎用。

焦小米熬粥

焦小米熬的粥与普通的小米粥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具有更好的温补脾胃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孩和老年人。黄色的小米入脾、胃、肾经,健脾和胃,可以补益身体。而将小米炒焦,其中的淀粉产生焦化作用,熬成粥食用可以温补脾胃,改善孩子的食欲。但是注意如果已经有干燥上火的症状,就不要吃焦小米粥了。

焦山楂煮汤

山楂归脾、胃、肝经,能健胃醒脾,是助消化的好食物,它能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脂肪的分解。用焦山楂煮汤服用可有效缓解肉食积滞而导致的腹痛腹泻。女性朋友可以将炒制的焦山楂煮汤喝,既能补充必需的营养素,又能收获苗条的身材。另外,山楂有辅助降低血压的食疗功效,它还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三高”人群也适合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