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解析

导读: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该方临床应用广泛,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紧紧抓住肝胆湿热的本质,临证使用就会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关于龙胆泻肝汤的方解有很多,我认为《医宗金鉴》的方解比较贴切,切合临床的使用。其云:“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这个方解指出了本方治疗的主症: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同时指出了方中各药的作用,按此方解用于临床,效果确实不错。《方剂学》认为其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下注证,是对上述方解的总结而已。

病案1

1999年6月底,我研究生毕业,我大舅(当时年龄是39岁)来我家里。他身高180cm,体重90kg,身材魁梧,他说他头晕、头痛,当时血压170/100mmHg,伴小便黄,大便不畅,睡眠不佳,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处方: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连翘9g,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7剂,水煎服。

用药后他打电话说头晕、头痛均消失,睡眠好,大便畅,血压120/70mmHg。继续服7剂。之后血压一直都正常。

【体会】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进食的肉食、油、脂及甜食较以前增加许多,中医学认为这是“肥甘厚味”,容易产生湿热,故临床常见到有湿热的患者。我大舅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身体壮实,从四诊合参进行分析,他有肝胆湿热,故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高血压,用之有效。用麻黄汤加止痉散可以治疗高血压,我在临床上也曾经用凉膈散治疗过高血压,这些方法治疗高血压都有效,重要的是要辨证论治。

病案2

龚某妻子,36岁。自诉最近自觉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眼角内侧痒。晚上鼻塞,张口呼吸。到内蒙古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她属于季节性发病,一到秋季就发病,舌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升降散加减:蝉蜕6g,僵蚕10g,大黄6g(后下),连翘20g,薄荷2g(后下),黄芩9g,川芎9g,白芷9g,防风12g,荆芥12g,龙胆草6g。3剂,水煎服。

服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体会】龙胆泻肝汤为什么可以治疗鼻炎、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这些病证呢?《灵枢·经脉》中描述肝经经过大趾丛毛之际、阴器、喉咙之后、颃颡(此指喉头和鼻咽部)、目系、唇内、肺、颠这些部位,故高血压、头痛(目系),过敏性鼻炎(颃颡),阴痒、阳痿、阴湿(阴器),盗汗(肺)等部位的病变,如果从中医角度辨证为肝经湿热,则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都可以有效。过敏性鼻炎不仅有鼻子的过敏症状,也有鼻咽部,甚至是支气管的过敏症状(表现为哮喘或者干咳),肝经经过颃颡,故此处的病变也可以用龙胆泻肝汤。同时也提醒我们学习十二经络的重要性,清代医家徐大椿说:“不懂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病案3

赵某,女,45岁。2011年12月中旬就诊,自诉最近1个月下体瘙痒,白带较黄。曾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妇科,给予外用的洁尔阴洗剂,外洗后症状缓解不少,但停药下体又瘙痒,自觉心烦,睡眠不佳,舌红苔黄膩,脉弦数有力。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炒栀子6g,黄芩9g,北柴胡15g,车前草20g,当归15g,生地黄30g,龙胆草6g,郁金9g。5剂,水煎服。

用后她打电话告诉我下体已经不瘙痒了,并且白带正常。

【体会】龙胆泻肝汤是治疗阴痒的特效方,临床用后效果显著。后来我学习《景岳全书》的时候,看见其中有关于“阴痒”的论述,原文如下:“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名曰慝。内宜清肝火,以龙胆泻肝汤及加味逍遥散主之……”这段论述对临床辨证和治疗非常实用,参考价值极大。最近又看到有位中医用一贯煎治疗1例阴痒3年的患者,使其痊愈,我发现“阴痒”应该在辨证肝经的基础上分虚实,这样治疗起来思路更多些,也更加全面。

病案4

罗某之子,男,24岁,2012年3月7日就诊。自诉阳痿,自己服用补肾的药物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多汗,尤以头面及颈部多汗,而四肢和躯干无汗,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茵陈30g,炒栀子6g,大黄5g,龙胆草6g,黄芩9g,北柴胡6g,生地黄15g,车前草9g,泽兰9g,当归9g,淡豆豉9g,陈皮6g,法半夏9g,茯苓9g,醋鸡内金9g,焦神曲9g,焦麦芽6g。7剂,水煎服。

二诊:2012年3月14日就诊,用药后阳痿愈,头面部和颈部汗出少。舌苔稍腻,脉弦滑。上方继服7剂。

【体会】阳痿为临床中医男科常见病,前人认为这样的患者多是肾阳不足。这个患者患病后在家中服用补肾药效果不佳,而来医院就诊。我在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年轻患者,以肝气郁结、肝经湿热多见。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多食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中医学认为多食肥甘厚味,且肝气不舒,容易出现肝经湿热,湿热下注于阴部,则不起矣。如有肝经湿热者龙胆泻肝汤可用,无肝经湿热只是肝气郁结者丹栀逍遥丸或者四逆散可选。这个患者出汗有“尤以头面及颈部多汗,而四肢和躯干无汗”这样的特点,《伤寒论》中茵陈蒿汤的条文曰:“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故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加入茵陈蒿汤。另外,条文中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的论述,我在临床上发现这是湿热患者出汗的典型特点,请大家在临床上观察。

病案5

孙某,男,19岁,2013年1月23日就诊。患者自诉最近1周睡觉的时候全身出汗,醒后减少,尤其以头颈部和背部为多,伴睡眠差,乏力,每天感觉没精神,小便黄有味,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弦而有力,右寸脉尤大。患者身体健壮,最近因为家庭琐事和姐姐生气后出现上述症状,考虑为肝经湿热复夹有食积。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炒栀子6g,黄芩9g,北柴胡15g,车前草20g,当归9g,泽泻9g,龙胆草6g,陈皮9g,法半夏9g,茯苓15g,淡豆豉3g,黄连3g,槟榔6g,广藿香3g,紫苏叶3g,炒莱菔子9g,醋鸡内金20g,焦神曲20g,焦麦芽20g,醋延胡索20g,醋三棱20g。7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月30日就诊,自诉出汗明显减少,人有精神,自觉身体有力量,睡眠好,小便不黄,舌苔仍黄腻,但较第一次就诊时减少,脉弦有力,右寸大。自诉昨日帮人搬家后,腰部疼痛。上方加入川牛膝90g,7剂。

后他打电话告诉我已经没有上述临床症状了。

【体会】中医学认为,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是谓“盗汗”;《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传统上中医学认为盗汗是因为阴虚,如果从这个思路入手治疗这个患者必误无疑。古人云“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临床治疗应该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进行辨证,再参考古人的经验,否则就是刻舟求剑了。临床治疗应该灵活运用古人经验,不可刻板。这个患者起病原因是生气,结合睡眠差,乏力,小便黄有味,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弦而有力,右寸脉尤大,可辨证为肝经湿热,用药后效果如期。二诊汗出症状改善,增加了腰痛的症状,故加入川牛膝90g,以强腰膝、活血化瘀。我常用牛膝60~90g治疗腰部疼痛,尤其是外伤后的腰部疼痛,效果较佳。

往期推荐

1.经方治疗癌症

2.娄绍昆:腹痛我常选用这几首经方

3.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THE END—▶ 版权声明:1、文源:选自《黄永凯经方带教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微信):gyzdxueshu

(0)

相关推荐

  • 肝胆湿热

    360docimg_0_ 邵和军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医科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的病症.多由外感湿邪或者湿邪内生,郁结而致.肝胆湿热的主要治法是利湿清热,清肝利胆.可以使用龙胆泻肝 ...

  • 【经方解析】五个角度讲解龙胆泻肝汤

    导言: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该方临床应用广泛,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紧紧抓住肝胆湿热的本质,临证使用就会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关于龙胆泻肝汤的方解有很多,我认为&l ...

  • 龙胆泻肝汤的功效与作用,龙胆泻肝汤医案三则

    龙胆泻肝汤为<医方集解>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 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效良好,龙胆泻肝汤的功效与作用介绍如下: 1 阴道炎   ...

  • 龙胆泻肝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

    [来源]<三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清凉剂>. [配方组成]龙胆草一钱生山栀三钱鲜地黄五钱川柴胡五分青子芩二钱细木通八分生甘梢八分归须一钱车前子二钱炒泽泻-钱半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 ...

  • 『古方新解』龙胆泻肝汤

    来源:健康VIP网 作者: [组成]龙胆草8g 黄芩9g 桅子9g 泽泻10g 木通4g 当归8g 生地8g 柴胡8g 生甘草5g [功用]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 ...

  • 龙胆泻肝汤与清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法

    清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法即清泻肝胆失火与清利肝经湿热两法,龙胆泻肝汤为著名的清泻肝胆实火与清利肝经湿热的代表方.当肝胆实火与肝经湿热同时发生时,临床会出现头痛目赤,两胁肋疼痛,口苦,口干,舌红舌苔黄腻, ...

  • 经方解析——五个角度讲解龙胆泻肝汤

    导言: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该方临床应用广泛,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紧紧抓住肝胆湿热的本质,临证使用就会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关于龙胆泻肝汤的方解有很多,我认为&l ...

  • 【经方解析——温肾化水的中医经典方】加味...

    [经方解析--温肾化水的中医经典方] 加味真武汤 出自<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茯苓,熟附子,白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 功效:温肾化水 适用:心力衰竭水肿(肾阳衰微型),症见水肿重在下 ...

  • 经方解析牛皮癣医案

    男,51岁,有多年牛皮癣史,鳞屑黄红色斑片瘙痒难忍,口苦苔黄腻舌质暗红瘀紫,口淡不渴大便干稀不调,脉沉涩. 处方 小陷胸汤 栀子豉汤 理冲汤 黄芪60g,干姜10g,人参10g,桂枝10g,黄连18g ...

  • 中医┃治疗失眠常用经方解析

    中医┃治疗失眠常用经方解析 原创 李小荣 薛蓓云 基层医界 2017-07-11 " 失眠的治疗除了对因处理外,经方治疗失眠的特色在于通过整体体质状态的调整来缓解躯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 ...

  • 【经方解析】荆防败毒散临床使用介绍

    出处: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 功效:归太阳经,发散风寒,解表祛湿. 主治:'流感'.感冒 ...

  • 仲景经方六病表之正药解析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来源/许家栋 六病皆有中风,各有表药 太阳病表之正药 麻黄 阳明病表之正药 石膏 少阳病表之正药 柴胡 少阴病表之正药 桂枝 厥阴病表之正药 前胡 ( ...

  • 【许家栋:经方六病表之正药解析】

    六病皆有中风,各有表药 太阳病表之正药 麻黄 阳明病表之正药 石膏 少阳病表之正药 柴胡 少阴病表之正药 桂枝 厥阴病表之正药 前胡 (纯表/里病易辩易解) (首辩表里,尤重表证) 麻黄性味:苦-能泄 ...

  • [转载]经方治疗高血压病验案解析

    原文地址:经方治疗高血压病验案解析作者:少熬浆糊 一.    肾气丸治疗高血压 李某,男,61岁.2002年4月初诊,诉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用开搏通.硝苯地平等控制血压,血压保持在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