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政治智慧:巧诈不如拙诚
相关推荐
-
汉宣帝一共有六子,汉元帝昏庸无能,为何汉宣帝传位汉元帝
汉宣帝刘洵(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创造了"孝宣之治",完成武帝未竟之业--彻底击败匈奴与让匈奴臣服,汉朝疆域在他手上达到最顶峰,是一位雄才大略古 ...
-
霍光要是知道汉宣帝会在他死后对霍家人下死手,该不该废帝自立?
谈秦说汉(237)霍光要是知道汉宣帝会在他死后对霍家人下死手,该不该废帝自立? 三朝权臣霍光有篡位的条件,专权几十年却没篡位迹象,说明当初汉武帝没有看走眼.霍光没有废帝自立的野心,同时霍光一路走来,也 ...
-
汉朝第十位皇帝古代最完美的皇帝,下了一道最浪漫的圣旨
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刘病已,字次卿,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为王翁须. 大图模式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 ...
-
巧诈不如拙诚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巧智奸诈,不如笨拙真诚. 赏析 这是韩非子讲做人要拙诚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傻子其实很少.每个人都很精明,你是玩心机,还是老实人,别人其实一看就知道了.只是有的时 ...
-
巧诈不如灼诚,工作就是做事,做事不仅仅是谋生生活,还能在日积月累中锻炼人格
拙诚,就会做,一直做,激情和兴奋,不停的付出,胜也干付也干,不计后果心甘情愿的付出,大量付出,高楼大厦和高精尖产品.(诈有时干有时不干偷奸耍滑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工作量会差很多)其他的同类被诚意感动了聚来 ...
-
共读国学 | 6381、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
6381.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 此句大意是: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638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贞观政要> 大意是:不以求全来 ...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一系列操作,体现一代君王高超的政治智慧
魏徴宣慰山东尚未成行,却从幽州方面传来了庐江王李瑷反叛的消息.李瑗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李世民的堂叔,数年前,高祖任命他为幽州大都督. 李建成旧党谋叛 李建成在与李世民激烈争斗的过程中,不仅在朝廷和京师拉 ...
-
从这则著名诏书看汉文帝处理棘手难题时的政治智慧
插画:林蓉 全文字数:2080 字 预计阅读时间:5 分钟 西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针对水旱灾害造成的瘟疫疾病和粮食短缺问题,汉文帝颁布了<议佐百姓诏>,从自身.百官.百姓等方 ...
-
因势造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管理手段
中国人最懂得造势的作用,可以说一抓住机会,便要造势.只要造势成功,到了势大力大的时候,予取予夺,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为形势所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
英拉之“逃”是万全之策?英拉逃亡背后的政治智慧
泰国是在现代化开启后发动军事政治变革次数最多的国家.王室和议会反对派长期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所以身为泰国政府首脑的总理常常权力受限,无法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流亡迪拜的他信与其妹妹英拉都是泰国政体下的 ...
-
政治智慧往往不可言传,须自行意会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元光4年 前131年 弘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大说之,一岁中迁至左内史. [ ...
-
没有巧诈之心,才能从容处世!
鸥鹭忘机,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没有巧诈之心,就像鸥鹭一样,每日与白沙云天相伴,忘却了计较巧诈,与世无争. 鸥鹭忘机的典故出自道家典籍<列子>(又名<冲虚经>),用来比喻那些淳朴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