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淇河岸边三英杰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淇河岸边三英杰

淇河岸边三英杰

孙   勇

在《诗经》里认识淇河已久,当我站在淇河岸边的时候,还是为它宽阔的河面、清澈的河水所震撼,没想到,北中原竟有如此丰美水草。沿着淇河逆流而上,三个历史人物顺流而下,漂进我的脑海。这三个历史人物出生在淇河岸边,都是卫国籍,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消灭掉的最后那个国家。不由使我对着一河淇水由衷感叹:如果这仨人为卫王左膀右臂,我大胆地推断,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春秋战国时期,统一中国版图的,应该是卫王,而非赢政。

名将吴起

名将吴起
1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吴起给我的印象很“低调”。白起、王翦、韩信、项羽等等耳熟能详,说起吴起,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魏文侯得吴起时如获至宝,“起身相迎”的行动足以说明魏王当时的心情。事实证明,吴起带兵驻守边防“河西之地”,边防多年无战事。

吴起善于激励士气,办法不复杂,就是和士兵打成一片。他睡觉不另设床铺,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裳,行军时不乘车,而是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兵一道步行,从不搞特殊化。据说有一个士兵长了毒疮,脓血满身,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发现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脓血一口一口吸吮出来,解除了这位士兵的痛苦。吴起这种率先垂范、爱兵如子的行为,极大地感动了西河驻军上下,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吴起带兵镇守西河边防,与秦人接连打仗76次,全胜64次,其余的不分胜负,从未打过败仗,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么优秀的将领,民间戏曲怎么就没有演义呢?我想大概是吴起的名声不好所引起的。

当年,吴起“立志出乡关”,在孔子的弟子曾参那里学习,当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仰天吼了几声又上课去了,曾参觉得这个人太没有良心,就把吴起逐出师门。这个事情的影响很坏,在儒家思想讲究“孝为先”的国度里,不孝为大,所以,吴起为人诟病。还有一个对吴起来讲也是很要命的硬伤。当年鲁国面临齐军入侵,求将若渴的鲁穆公担心吴起的老婆是齐国大姓田姓女子,战中倒戈,正当鲁穆公犹豫不决时,吴起竟提着田姓女子血淋淋的头颅来见鲁穆公,杀妻拜将。虽然鲁穆公觉得吴起这样做太残忍,但是吴起出战退齐,极大地安慰了鲁穆公悲凉的心情。

名将吴起的不出名,大概是民间对吴起的不感冒或者反感,好在唐肃宗将吴起的雕像供奉于成王庙内,宋徽宗大概是看在老乡的份上追尊吴起为广宗伯,吴起的名字,才算保持在苍松翠竹下闪耀着一点光亮。

法家卫鞅

法家卫鞅
2

这个人的名气太大,大到有一点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晓得。

“善钻机、心眼多”是他的强项,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人。可是,“商秧变法”影响巨大,我又不得不佩服他。

当年的魏国在诸侯国中可谓霸主地位之强国,按理说这个叫卫鞅的人,应该站出来为魏国做点事情。可是他却窝在宰相公叔痤家里,没事的时候坐在树阴下看蚂蚁上树。当然,他是卫国人,不给魏国效力,也很正常,可气的是卫国弱小,在众多诸侯国中小如蝼蚁,有本事的话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多好,他却跑到秦国去帮衬秦孝公,你说可气不可气。是的,这事儿也不完全怪卫鞅。公叔痤病危,魏惠王床前问是,当公叔痤推荐卫鞅可大用时,这个曾经挖了一条“鸿沟”的君王也把黄河水灌进了脑子里,对公叔座“不用则杀之”的建议充耳不闻,结果,在卫鞅成长为商鞅后,魏国亡在了卫鞅的“钻机”之下。卫鞅的心眼儿有多少呢!有一次,魏国与秦国交兵,魏国战败,卫鞅在战场上发现魏国的士兵大都是背后挨刀而死,而秦国的士兵大都是前胸中剑身亡。卫鞅从两种现象不同结果中,分析出两国交战中士兵的精神气质。卫鞅说魏国吃了败仗,就是魏国的士兵是被秦国的士兵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精神所吓倒。

“善钻机、心眼多”还体现在他在秦国“变法”的残酷,为了在秦国有效地推行商秧的法度,他在城门口弄一根粗棍哄骗百姓,说谁把这根粗棍由南城门扛到北城门,就奖励给谁50两银子,以此来证明政府“说话算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徙木立信”。

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但他却没有为自己留条退路,作茧自缚,最终落得个被秦惠王车裂的结果。

一代法学名家,就这样被钉在了秦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商政吕氏

商政吕氏
3

吕氏不韦最头痛的是他那双不一样颜色的鞋子,这双鞋子曾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从古代的“仕农商”到现在的“工农商”,可见,无论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都是最低下的。

随着吕不韦见多识广,他就越想甩掉脚上穿的那双不同颜色面料的鞋子。终于,机会送给了有准备的人。吕不韦在邯郸的大街上,盯上了一个“贵人”。这个人的来历使吕不韦兴奋。于是,吕家的炕头,吕家父子有了这样一段“生意式”的对话。

吕不韦:这个“贵人”值得投资。

吕父:风险太大了,要慎重。

吕不韦:投资有风险,不投资没风险,但也没有丰收。

吕父:投资有风险,理财要谨慎。

吕不韦:“贵人”是绝对的潜力股,我意已决。

吕父:……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商人吕不韦眼光的狠毒,并果断地拿出所有积蓄进行投资,且在理财的过程当中,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运筹帷幄。最终,把一个落魄质子,打造成为一个朝代的君王。更了不起的是这个商人从此站在了大秦的朝堂之上,与大秦帝国的皇帝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就这样,吕不韦以商人的眼光,政治家的智慧,思想家的韬略,在历史的舞台上,修炼成一颗耀眼的明珠,捎带着也提升了卫国的知名度。

那双不一样颜色面料的布鞋,虽然早被吕不韦扔到了路边的水坑里,但是在他管理秦国政事儿的思路里,仍然有一只绿鞋、一只红鞋滑过的痕迹。

出生在北中原淇河岸边卫国国籍的这三个了不起的人物,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当他们得知或者面对卫国灭亡的那一刻,不知道会不会流下“爱国”的泪水。当然,从时代空间上讲,卫鞅与吴起擦肩而过,吕布韦只是个小字辈儿,压根儿无缘前二位,连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我在这里设想,如果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做事儿,卫国的国王能够慧眼识珠,重用这仨人,卫国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简介

孙勇,郑州人。河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散文随笔作品发《光明日报》《散文选刊》《河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随笔集《别挡住我的阳光》《雨打周庄》、长篇小说《罪与罚》、歌诗集《盼望落雨》等。《别挡住我的阳光》获得郑州市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稿费以打赏为准,作者、平台四六分成)。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