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传奇/麦田守望(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麦田守望
九月传奇

麦子成熟的季节,金黄的麦穗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在田野里随风飘散,空气中充满了秸杆甜香的味道。
年迈的父母仍守着几亩田地,为三夏大忙做准备。每每劝二老放弃耕种,安心养老,劳作惯了的父母都会连连摆手:现在种地省劲多了,都是机械化,就到地头跑跑站站,麦子就到家了。
只要老人家高兴,作为孩子,我和弟弟们都不再劝说。只是到收种季节,我们都会回家,弟弟甚至还能在老家多呆几天。
记得小时候,春节过后,地里的麦苗开始返青,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踏上去软绵绵的。我和弟弟拿着爷爷亲手用竹篾扎成的飞机风筝在屋后绿油油的田野里奔跑,爷爷先帮我们把飞筝送上天空,白色机身,翅膀上装饰上剪成的红窗花,特别好看,惹得同村的小伙伴好生羡慕。我们仰着小脑袋,看着风筝越飞越高,等风筝飞稳了,爷爷把线轴交给我们,我们紧紧攥在手里,迎着和煦的阳光奔跑,欢笑声摇醒了春天。
这风筝里有年少的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撒欢的快乐,更有一张一驰是文武之道的良苦用心,痛快地疯一阵后,爷爷带着刚入学的儿孙走进了他一手制成的“家训”,读文练字,如今还记得初背的第一首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记得写毛笔字时爷爷"点点如桃,撇撇如刀"的教诲。

我和两个弟弟同时上了中学,仨人的学费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亲戚中有对我爸妈表示同情的,但我的爸妈与爷爷奶奶全家人态度十分明确:当然要读书,再累再苦不会穷孩子的教育!
从此,爸妈更加勤勉,用双手与汗水与生活战斗,麦田曾经变为果园、菜园,收入的确高了,可忙碌与劳累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披着星光带着月色,没日没夜地劳作。夏天,爸妈的脸晒成了古铜色,冬天,妈妈的手生了冻疮裂了口子,寒来暑往,年复一年,直至我们姐弟长大成人。
爸妈微弯的脊背里藏着无尽的能量,冬天稍闲下来,爸爸一定会给我们辅导功课、讲励志故事,因为儿女是爸爸无穷的希望。时代的造化让读了很多书的爸爸用锄头耕耘生活,爸爸从不抱怨,与生活既对手,更是朋友,他用自己的学识,无私地帮村民写信,写春联,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也换来了他们对知识的敬畏。
爸爸用行动告诉他的子女:珍惜当下,用力生活。要活成麦子那样,根扎在泥土里,穗儿伸向蓝天;熬过了风雨冷热,金黄汇成千丈光芒。世上没有白读的书,没有白走的路。
而今,看着都己成家立业的子女,父母总算熬出了头,花白的头发是生活风霜的有力见证,也是岁月开出的无声的花。逢年过节,面对膝下成欢的孙子辈,老人心满意足,并时时嘱咐他们:好好念书!
生活之于父母,不再陀螺般地旋转,终于可以放慢脚步,在庭院里种些菜,养几棵花,只是每到春天,他们仍然会到田野里,看拔节的麦苗,憧憬丰收。麦子收获的季节,喜看麦田千重浪,咀嚼往事,守望幸福。

作者简介


九月传奇,本名赵琳,太康人,教师,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发现生活美好,传递温润情怀,行走在文字间,恰好你也在。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