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静”法门澄心遣欲,参悟大道一《清静经》赏析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导读(八)——德经(44-37)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参考]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值得珍惜?生命和利益相比哪一样更 ...
-
独坐沉寂
宏观与微观的差别,令现代科学愕然,向外与向内的不同,无人能完整洞悉.比如睁眼观看,闭目向内,也是两个不一样的呈现.为何要这样,为何会这样,无人能说清:纵有人说了,听的人常常不知所云. 某一刻,有人发现 ...
-
澄心遣欲 内心自宁
从澄心遣欲,到明心见性.今天贫道继续带您走进道家思想的精神殿堂,与您一起参悟大道.了悟人生. <清静经>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消除自己的欲望, ...
-
清静之法,只是澄心遣欲四个字而已!识得本来真面目自然明!
AI信息时代就像一面棱门境,智能机器人每天会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日常行为和习惯,自动推荐和分发信息内容到我们的眼前,刚开始不习惯的时候,还总以为有人能够对我们心灵感应了如指掌,慢慢习惯了也就平常 ...
-
道教遣欲澄心追求的“清静无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道教遣欲澄心追求的“清静无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
字帖 | 王羲之《洛神赋》澄心堂本
王羲之<洛神赋>澄心堂本,行书.世传<洛神赋>多为王献之书,且只有十三行,此<洛神赋>为王羲之书,但也有专家认为是赵孟頫伪造.此帖虽未必是王羲之之书,但颇有王字韵味 ...
-
蔡襄52岁尺牍《澄心堂帖》,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专栏 书法密码 作者:书法密码 ¥33 197人已购 查看 蔡襄52岁尺牍<澄心堂帖>, 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阴阳俱虚,心阳欲脱型)治疗方
[症状]心悸憋喘,面色青灰,尿少肢肿,烦躁不安,张口抬肩,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质淡晦,苔白或苔少,脉沉细欲绝. [治法]补气回阳,益阴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 [组成]红参5克 附片15克 ...
-
澄心藏玉,文心玩物
玉,是文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羁绊.先人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其乃文士一生最傍相依之物,是书房案头朝夕相对之器,"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 ...
-
修心对联,参透人间喜怒哀乐
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切记留三分,莫要随意伤人.古今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富不过三代,诗书可传家. 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世事难料,祸福相依.倘 ...
-
老子《道德经》精华100句:洞见圣人智慧,参悟天地法门(上)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生活在中国春秋时代,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