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肌效能贴布的运用已经在运动伤害治疗及预防领域蓬勃发展,然而在康复科的使用则多着重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方面,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康复专业人员对肌效能贴扎技术原理的熟悉,近几年来针对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肌贴运用也越来越常见,以下针对肌效贴技术在神经科康复的临床运用以及目前国际研究进展情形作进一步介绍。

神经科贴扎治疗的目的
肌效能贴布由于延展性良好,加上特殊水波纹胶的设计,应用在人体身上时能够产生多种力学作用,对不同的身体组织起到各种效果,根据国际回顾类型研究期刊的内容,目前较常提出的贴扎效果包括减轻疼痛、矫正关节、降低水肿、增加本体感觉、改善肌肉功能,然而当我们使用贴扎技术来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时,思考模式必然与面对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的患者有所不同,因为神经科患者(以中枢神经损伤为例)损伤的部位是中枢的神经,我们无法像治疗骨科患者那样直接贴扎在受伤的组织上,而是针对神经损伤所造成的后续生理影响做治疗,例如:
姿势控制异常
感觉异常
平衡障碍
肢体张力异常
动作功能障碍
肌效能贴布可以带给肢体关节持续的外力以增加关节稳定,也可以针对所需肌肉作支持或放松,而贴布给于皮肤带来的大量感觉输入刺激更能够刺激中枢神经,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性表现,这些治疗概念也和我们熟悉的神经康复理论手法一致。
Ewa & Carol(2006)在Top Stroke Rehabilitation发表了一篇针对中风患者的贴扎治疗研究,文中提到肌效能贴扎对于感觉动作以及本体感觉系统的作用,很适合用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面,很多贴扎方法可以促进肩胛骨跟脊柱的正确姿势排列及稳定性,更有助于患者的远程(四肢)动作功能恢复。
安迪·安德鲁斯

神经科贴扎治疗的临床运用
目前国际间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中风族群为主,另外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各有一篇研究,应用范围包括改善姿势控制、改善平衡能力、促进步行能力、促进肢体功能,以下整理研究结果。

上肢贴扎
上肢功能是中风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之一,而上肢的控制能力更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独立性,本研究探讨对上肢伸腕肌肉进行贴扎后对动作质量的促进效果。
伸肌群诱发贴扎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手肘外上髁到腕关节
贴布张力:20-30%
摆位:肘关节伸直,腕关节屈曲60度
贴扎起点:手肘外上髁
贴扎终点:腕关节
研究结果显示,贴扎组在贴扎后执行伸直取物动作的速度显着增加,所需动作时间减少以及整体代偿动作也减少。Taping of the elbow extensor muscle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2015)


下肢贴扎
姿势不稳定是影响中风患者行动能力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踝关节的控制能力缺损甚至变形更会直接造成行走的平衡障碍及步态异常的情形,本篇研究使用踝关节贴扎来改善姿势控制的效果。
贴扎的方式
踝关节稳定贴扎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足底到内外踝
贴布张力:50%
摆位:踝关节背曲20度
贴扎起点:足底中间
贴扎终点:内外踝上缘
研究显示,贴扎组在进行贴扎后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立即有显着差异,而在贴扎后24小时,功能性伸直测试(functional reach test)跟静态站立时内外方向的位移改变有显着减少,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亦有显着差异。Effects of Ankle Kinesio Taping on Postural Control in Stroke
Patients (2015)


下肢贴扎
姿势不稳定是影响中风患者行动能力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踝关节的控制能力缺损甚至变形更会直接造成行走的平衡障碍及步态异常的情形,本篇研究使用踝关节贴扎来改善姿势控制的效果。
贴扎的方式
踝关节稳定贴扎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足底到内外踝
贴布张力:50%
摆位:踝关节背曲20度
贴扎起点:足底中间
贴扎终点:内外踝上缘
研究显示,贴扎组在进行贴扎后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立即有显着差异,而在贴扎后24小时,功能性伸直测试(functional reach test)跟静态站立时内外方向的位移改变有显着减少,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亦有显着差异。Effects of Ankle Kinesio Taping on Postural Control in Stroke
Patients (2015)


风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会受到肌肉力量不足、本体感觉缺损及张力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此篇研究使用肌贴以改善肌肉控制能力及增加身体对称性,并测试对于促进中风患者行走能力的效果。
贴扎的方式
诱发股四头肌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大腿中间到胫骨粗隆
贴布张力:20-30%
摆位:膝关节屈曲90度
贴扎起点:大腿中间
贴扎终点:胫骨粗隆
诱发胫前肌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外踝到胫前肌起点
贴布张力:20-30%
摆位:踝关节自然摆位
贴扎起点:胫前肌起点外踝前缘
贴扎终点:胫前肌起点
研究结果显示,贴扎组在贴扎后功能性步行测试(Straightline walking test)与步行速度(10MWT)有显着改善,贴扎组比起控制组在功能性步行测试(Straightline walking test)与步行速度(10MWT)的进步程度上也有显着差异。The Effect of Muscle Facilitation Using Kinesio Taping on Walking and Balance of Stroke Patients (2014)



股四头肌为影响下肢功能最重要的肌肉之一,中风后股四头肌无力对于行走能力的影响更是明确,本研究探讨肌贴对于中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以及功能性表现的效果。
贴扎的方式
诱发股四头肌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大腿中间到胫骨粗隆
贴布张力:20-30%
摆位:膝关节屈曲90度
贴扎起点:大腿中间
贴扎终点:胫骨粗隆
研究显示,贴扎组膝关节伸直或曲屈肌力皆比控制组有显着增加。Effects of Kinesio Tape application to quadriceps muscles on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gait, and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2015)


多发性硬化症应用
平衡障碍跟跌倒问题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见的问题,其影响原因包括姿势能力下降、肌肉无力及感觉缺损,本研究利用贴扎来增加踝关节稳定度,改进平衡能力。
贴扎的方式
小腿感觉刺激贴扎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小腿上三分之一到足跟底部
贴布张力:10-20%
摆位:膝关节屈曲90度
贴扎起点:小腿背面上三分之一
贴扎终点:足跟底部
研究显示,贴扎后患者的静态站立摇晃速度(下降27%)及摇晃距离(下降21%)有显着差异,而平衡能力越差的患者在贴扎后进步程度更大。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standin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 pilot study (2011)

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肌效能贴扎对于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效果除了力学作用之外,感觉输入刺激所影响的效果层面更多,刺激皮肤机械感觉受器增加中枢感觉讯息,增进动作感觉以促进动作控制及协调能力;而贴扎治疗还有其他好益处,1.能够给予患者长时间的感觉输入刺激,持续引导或矫正。2.可以合并其他常规治疗进行,完全不妨碍其他疗法进行。3.治疗成本相对低廉。以上都有利于将贴扎治疗结合于一般性神经康复的治疗计划中,重点在于临床康复人员的评估技术以及对贴扎技术的熟悉程度,唯有正确的评估方能让治疗人员的治疗技术得到最好的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来源:oppo欧活康研平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