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乡记忆 | 老房子

(0)

相关推荐

  • 成长中的记忆

    成长中的记忆 文/蝈蝈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我有姐姐和弟弟.小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偏大的,爱小的,中间加个受罪的.可这句话从来没有在我们家验证过,相反地,我觉得我从爸妈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偏爱. 听妈妈说 ...

  • 西北作家 || 郭婧祎:告别

    告   别 郭婧祎 林汐考完高考最后一科的时候,长长松了一口气.她把黑屏了两天的手机长按了电源键,等待着屏幕亮起来.却没留神看着脚下,一脚踩了个空,她心里咯噔一下,心剧烈地撞起来,颇不宁静的感觉. 手 ...

  • 平原麦子:寒天冻地日 红薯暖心时 | 就读这篇

    寒天冻地日 红薯暖心时 平原麦子 曾经偶观博文一篇,说的是湖北人喜用勺子挖着吃烤红薯,之后有网友留言评论,曰:直接啃是对红薯最起码的尊重! 深切感触之余,幼时关于红薯的那些记忆如涛涛江水,瞬间奔涌而至 ...

  • 鼓浪屿记忆:笔架山上“春草堂”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作者家庭照  能收到鼓浪屿许春草家族成员的投稿,是我鸿东的荣幸,是鹭客社的荣耀,因为,许春草先生是 ...

  • 【灵璧故事】童年的记忆(十七、十八)

    童年的回忆(十七) 文/云淡风轻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爸爸是我最敬佩的人!我羡慕妈妈的眼光好,福气好,可以嫁给爸爸这么优秀的人!并且偷偷地想,我以后如果嫁人,就以爸爸为标准,也找一个爸爸这样的人. 爸爸 ...

  • 吴利荣:记忆中的家乡

    记忆中的家乡 吴利荣 计划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知从何写起,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在母亲的絮叨中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却始终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注定了零零碎碎,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

  • 似水流年,溅起国庆小浪花(三)

    作者简介:平平,80后女子,定居湖南长沙. 愿内外兼修,以情为文,字为情生,以此动人,颜如心生. 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写平常(love13077388867)期盼您常在,共此细水长流. 个人微信号:13 ...

  • 我爸爸说:劝劝你妈妈,她太狠了

    平.日记      平日.记 平平的日记,平日的记录 文/平平 来源/平日记(love13077388867) 妈妈老了吗 是的,妈妈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 爸爸也是 记忆中的父母 依然是年轻的模样 可现 ...

  • 文乡记忆 | 行走在汤沟老街上

    "汤沟镇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古桐城四大名镇之一,是著名桐城派大师刘大櫆(祖居村人)的故乡--" 从前,汤沟古镇名叫双溪,因水而繁荣昌盛.汤 ...

  • 文乡记忆|学车记

    先生们.女士们,我说的学车,不是现在的电瓶车.摩托车.小汽车--而是从前的自行车.那种车既环保,风险又小,骑行方便,还能锻炼身体.人力驱动,时速不快,没有污染排放.即使摔碰闪跌,也不大碍事,至少生命不 ...

  • 文乡记忆|枞阳城关合作社豆腐店

    最近,我遇见了童鑫和老人,他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非常深刻,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是枞阳县城里的大红人.那些年,他在枞阳城关合作社上班,做豆腐,求他买豆腐.买豆腐渣的人很多呀! 我和童鑫和老人家聊天,自然而 ...

  • 衡复记忆 | 让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共享——对话新丰洋行华商董事长之女、老房子爱好者陈文绫

    原标题:衡复记忆 | 让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共享--对话新丰洋行华商董事长之女.老房子爱好者陈文绫 适逢2019年上海解放七十周年之际,衡复风貌馆发起"寻找衡复记忆"大型征集活动,诚 ...

  • 陆文三 | 巉头老房子的回忆

    巉头老房子的回忆 我的老家是东阳画水镇巉头村. 2017年8月30日,我家的老房子在挖掘机的轰隆声中,轰然倒下,它就像一个年迈的巨人,横七竖八地倒在一片废虚之中,一片狼藉.面对这一片废墟,我沉默良久, ...

  • 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八)

    老房子里的故事 (八) 矮屋前,是一块空地,我们叫晒场.它是我村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里像一部活的电视剧一样,上演着不同时期的悲欢离合.它早先的时候是我家的菜园子,后来填平当了晒场.同时在晒场的东面建起 ...

  • 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七)

            老房子里的故事 (七) 我家的鸡窝自从小屋里移出来安在街沿一角后,开鸡舍门放鸡的任务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成了我一件很繁重的任务,其他季节还可,在冬天可就苦了.每天早上我必须早起,不能懒床 ...

  • 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六)

    老房子里的故事 (六) 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家的猪栏由矮屋移到我爷爷的旧房子里去了,鸡舍也移到街沿去了,矮屋一下子显得宽敞了起来.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台麦磨,又从二伯家搬来了一个碗橱,屋子里一下 ...

  • 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五)

    老房子里的故事 (五) 东阳我们画水那一带有个奇怪的现象,镬灶总是与猪栏同屋的.可能是因为从镬里洗涮下来的东西可以随时往猪槽上倒的缘故吧,方便饲猪,猪栏有猪尿沌,厕所往往又是同猪尿沌联用的.所以在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