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个和夏天有关的小问题,一次讲清楚

防晒作为夏天的刚需产品,我相信大家对于它们一定有很多疑问,本篇就来个大汇总。能够列举理论依据的我都尽量找,但有些问题是主观的,大家遵从自己的喜好就好啦!

伞/全帽檐遮阳帽+太阳镜+深色口罩+防晒衣+长裤+防晒霜。

但基本做完,人也闷蒸得差不多了。

严防死守的操作确实很困难,如果主要是照顾脸蛋,那么头顶有必要的遮挡(太阳伞、遮阳帽);脸蛋有必要的遮挡(深色口罩和太阳镜);眼皮、瞳孔内的眼底有必要的遮挡(太阳镜);就足够了。

防晒霜只是补足措施,不一定非要用,多走阴凉处、做好硬防晒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们自身黑色素细胞相对少。土地贫瘠,产量自然高不起来。

虽然 ta 们不容易晒黑但依然会被晒红,而且因为缺少了黑色素保护,更要担心皮肤深层的损伤。

同样日晒强度下,白人患皮肤癌的几率就要比黄种人、黑种人高。

会,适度接触阳光是有必要的,不只是促使身体合成维生素 D,还能调节生物节律,避免“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

国内膳食指南建议婴儿出生两周左右就开始补充维生素 D。

没有户外运动习惯的成年人以及严格防晒的人,也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D。

非常需要,但建议以物理遮挡为主。

痘痘肌、敏感肌自带屏障不健全的问题,但防晒霜必须要通过成膜来保证防晒剂分散均匀、避免化学防晒剂渗透,对于皮肤而言都是刺激。而物理防晒剂的粉末也自带吸油、收敛作用,可能会产生拔干问题。

如果需要防晒霜,建议纯物理防晒为主,注意加强防晒产品前的保湿。

非常需要,尤其唇部是粘膜组织,没有什么黑色素细胞,抵御紫外线的能力更差。可以涂抹有防晒功能的唇膏,吃饭前擦除。

眼周,尤其上眼皮,都需要防晒。

常年累月的紫外线照射会加重上眼皮松弛、下垂,但防晒涂眼皮太黏腻了,可以选择佩戴太阳镜(大多数近视镜也可以防晒)。关于如何挑选,往后看。

防晒霜并不能 100% 阻隔紫外线,而且会被晒黑是基因问题。

Ps. 防晒霜是依靠各种防晒剂来阻挡紫外线,而紫外线中 380nm 到 400nm 的部分,几乎没有防晒剂能够在这个范围内有良好的防护表现。所以即使你涂得很好、补涂频率也很高,也达不到 100% 防护的。

皮肤接触紫外线,激活黑色素细胞生产黑色素,黑色素浮到角质层吸收紫外线,阻止紫外线伤害深层组织。这是人体会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因此接触了紫外线就很难避免产生黑色素。

虽然很丧气,但搞防晒、涂防晒霜这事,尽力而为就好。怎么尽力?往后看。

根据各国法规不同,主要看三种标识 PA(PFA)、Broad Spectrum 和圈 UVA。如果产品仅标注 SPF,但没有上述任意一种标识,八成没法防晒黑。

PA 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标注方式,直接测量、计算产品防黑化量,来标识数值,+ 越多,防护能力越好(一般建议选 +++ 及以上)。
▲ 点击可看大图
Broad Spectrum 代表产品可以对 370nm 以内的紫外线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圈 UVA 是对于能够防护 UVA(会导致光老化和变黑的部分紫外线)的认证。
它们的测量方法不同,没法比较哪种标识更强。但只要有其中之一的标识,就可以证明是广谱防晒。
距离窗户两米以外,就不需要了。
普通的单层玻璃能阻隔 30% 的紫外线(主要是晒伤晒红的 UVB),而在距离窗户两米的位置,紫外线的强度就已经很低很低了。
灯光下不需要,紫外线强度非常接近于 0。
理论上是的。
普遍认为物理防晒比化学防晒安全是因为物理防晒用的氧化锌和二氧化钛是粉末,不容易出现渗透问题,而且惰性更强。
目前主流反对的化学防晒剂主要是二苯酮-3,有潜在的生殖毒性,不过差不多被市场淘汰完了,即使美系品牌也很少用。
其他认为化学防晒产品更刺激,在于成分本身和因为要成膜和调节肤感使用了酒精和各种乳化剂,对于敏感肌确实会有刺激。
上面的内容来自「清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