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圃先生运用附子、肉桂、益智仁、补骨脂、仙灵脾、龙牡磁石的临床经验。

“附子”之用,但见一二症便是,不必患得患失

导读:今天学习徐小圃先生运用附子、肉桂、益智仁、补骨脂、仙灵脾、龙牡磁石的临床经验。

01

附 子

附子,辛、甘,大热,入十三经(十二经加督脉)。功能去表里沉寒,逐水气。治四肢厥冷、沉重,骨节疼痛,腹痛,遗精,下利,恶寒,制浮阳虚热。

若与补气药同用,可追复亡失之元阳;与补血药同用,可滋补不足之真阴;与发散药同用,能逐在表之风寒;与温里药同用,能祛在里之寒湿。

先父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晄,肢清,脉软,舌润,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不化,但见一、二症,便放手应用。

他认为既有所见,自当大胆应用,以求心之所安。常谓:“宁曲突徒薪,勿焦头烂额”,“阳虚证端倪既露,变幻最速,若疑惧附子辛热而举棋不定,必待少阴证悉具而后用,往往贻噬脐莫及之悔。

因此,他临床应用附子的范围较广,且果敢及时,毫无患得患失之心,而以辨证精细,审证明确为前提。

至于川乌头,与附子同属一物,以散寒止痛见长,多用于治寒证腹痛等疾患。

如一病儿,外感风邪,发热四日,多汗肢冷,面晄神烦,畏寒蜷卧,小溲清长,舌苔白,脉濡数。治以温潜解肌。

药用:川桂枝、白芍、黄厚附片、活磁石、煅龙骨、牡蛎、生姜。二剂后热退肢和,诸症悉除而愈。

又如一病儿,丹痧密布,遍体肌红,身热汗微,喉关白腐,脉濡数,病已四日,白苔未化,不渴溺清。乃阳虚之质,感受时邪,治予兼顾。

药用:荆芥穂、炒防风,牛蒡子、射干、马勃、蝉衣、桔梗、甘草、黄附片、活磁石。

又有一病儿,白喉五日,咽喉蒂丁块状白腐,两项肿胀,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头汗涔涔,哮咳音嘶,气急鼻扇,四肢厥冷,心烦不安,舌苔白腻,脉细数。时行疫毒内陷,心阳不振,浮阳欲脱,急予回阳救逆,佐以解毒袪腐之品。

药用:黄厚附片、桂枝、干姜、龙骨、牡蛎、龙齿、人中白、马勃、甘草。另用别直参煎汁冲服。

一剂后心烦气急略减,头汗稍敛,四肢渐温,苔略化,脉较缓,予上方加射干,续进一剂。

三诊时咽喉白腐渐消,气平,烦躁已安,知饥索食,再守前法,原方去龙齿,加银花。二剂后,诸症均除,惟面白、神疲、自汗,乃予玉屏风散加味善后。

再如一病儿,面目俱黄,神倦纳呆,四肢清冷,舌白脉,脉濡软。黄疸五日,治以和中温化。

药用:茵陈、黄厚附片、厚朴、焦茅白术、当归、砂仁、木香、赤苓、车前子、萆薢。另用生熟谷芽、生熟苡仁煮汤代水以煎药。

02

肉 桂

肉桂,辛、甘,大热,入肝、肾、脾经。功能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

先父每以本品治疗中下焦之局部虚寒证,如脾肾阳虚之泄泻、乳中毒等。又因本品能助膀胱气化,且有温通血脉之功效,故对膀胱气化不利之水肿、湿温,以及血瘀络脉之肠痈等病证,亦每取用之。

如一患儿,泄泻经久,色淡不化,曾经呕吐,时欲嗳气,神倦嗜卧,啼后有泪不多,舌白,脉濡。乃脾阳不足,恐入慢途,治以温中,以冀奏效。

药用:上安桂、炮姜炭、炒白术、赤茯苓、藿梗、姜半夏、陈皮、龙齿、煨益智仁、破故纸、伏龙肝。

又如一患儿,乳中毒,头汗,目慢,神倦,色晄,呕吐,啼声不展,舌白,脉息软细。辨属气阳下虚,阴寒之气上逆,治于温下潜阳。

药用:上安桂、干姜、龙骨、牡蛎、巴戟天、煨益智仁、破故纸、黄芪皮、姜半夏、橘皮。

曾有一患儿,缩脚肠痈,作痛甚剧,身热有汗,腑秘溺少,舌薄白,脉数。恐其蒸脓,拟牡丹皮散加味。

药用:肉桂心、牡丹皮、延胡索、当归尾、三棱、莪术、怀牛膝、赤芍、橘络核、败酱草、丝瓜络、桃仁。另用生苡仁、冬瓜仁煮汤代水以煎药。

03

益智仁、补骨脂、仙灵脾

先父除附子外,亦习用这一类温肾扶阳的药物。

其中益智仁、补骨脂功能温肾暖脾,缩尿止泻,故肾元不固之遗尿、虚寒性泄泻多用之。

仙灵脾功能壮元阳,利小便,故肾阳不足导致的小便不利、水肿等,每参用之。

如一病儿,面浮,足肿,腹膨,三月于兹,神倦懊憹,动辄气急,四肢清冷,小便短少,面色无华,脉息濡软,此其阳不足,水气上逆,与真武法。

药用:黄厚附片、上安桂、活磁石、茯苓、焦白术、炒白芍、仙灵脾、胡芦巴、甘草、生姜。

又如一病儿,先泻后吐,神倦肢冷,涕泪俱少,寐则睛露,舌白,脉软数,热不壮,气阳已虚,恐入慢途。

药用:川桂枝、干姜、炒白术、厚朴、朱茯苓、活磁石、姜半夏、橘皮、砂仁壳、酸枣仁、煨益智仁、破故纸、伏龙肝。

04

龙骨、牡蛎、磁石

龙骨(龙齿)、牡蛎、磁石三药均有平肝潛阳、重镇安神功效。

先父每以此配伍(龙齿与磁石配伍者尤多),用治于虚阳上僭或肝风内动导致的多种病证,如暑热症、眩晕、不寐、惊风等,有气阳下虚者则合附子同用。但数药用法同中有异。

龙骨收敛固涩作用较强,故久泻、多汗等症每加用之。牡蛎有补阴敛汗的作用,故自汗、盗汗多用之。磁石尚有纳气作用,故百日咳、久嗽等病证亦参用之。

如一病儿,热经两候,无汗不解,渴饮溺长,涕泪不见,烦躁殊甚,肢冷,舌中白,脉弦数,上盛下虚,证属棘手。

药用:黄厚附片、小川连、活磁石、生龙齿、银柴胡、白薇、天花粉、蛤粉、煨益智仁、破故纸、带心翘、玄参心、莲子心、鲜菖蒲。

又如一病儿,气阳下虚,头目眩晕,形瘦胃呆,肢清溺长,腑气艰行,舌薄白,脉迟软,治以温潜。

药用:黄附片、活磁石、生龙齿、生牡蛎、明天麻、潼白蒺藜、砂仁壳、白蔻花、陈皮、香谷芽、油当归、黑芝麻、半硫丸。

又有一病儿,白㾦层布,汗出如雨,咳呛不畅,气急鼻扇,色晄肢冷,舌白,脉软滑,气阳暴脱,即在旦夕。

药用:别直参、黄厚附片、黄芪、龙骨、牡蛎、朱茯神、酸枣仁、巴戟天、破故纸、益智仁、黑锡丹。原注:此例系重症肺炎。

再有一病儿,百日咳已逾整月,日夜阵作,甚则呕恶,舌白,脉濡滑,此风邪恋肺,肺失清肃,治以肃肺化痰。

药用:细辛、五味子、干姜、白杏仁、象贝母、苏子、半夏、橘皮、百部、苍术、活磁石。

(0)

相关推荐

  • 何庆勇教授:心律失常治疗,最全方法全在这了,你会几种?

    华医世界 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何庆勇教授 心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有研究报道我国65岁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率为30.62%.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 何庆勇教授,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 ...

  • 上盛下虚,阴亏火旺,鼻出血,高血压案

    11月27日,一位同学咨询与我,一人血压高鼻出血如下图: 初学者,对于这种往往无法下手,因为症状不多,就一个鼻出血.我突然想到,内经曾经说:年四十阴亏自半.此患者接近60何止亏一半,当虚大剂滋阴潜阳. ...

  • 徐小圃先生运用附子经验

    徐小圃先生运用附子经验

  • 徐小圃验方

    一.连附龙磁汤 [组成]  黄连3g  熟附片(先煎)9g  龙齿.磁石(先煎)(各)30g  蛤粉.天花粉.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各9g  白莲须6g  缩泉丸(包煎)9g.水煎服. [功效 ...

  • 徐小圃医案

    案一.感冒     郭幼     一诊  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气促,面恍肢冷,舌白润,脉濡数.气阳不足,复感风邪,治拟温阳和营.     川桂枝4.5g  炒白芍4.5g  黄厚附片9g(先 ...

  • 徐小圃证治经验

    一.麻疹 麻疹俗称痧子,古代医家认为麻疹的病因由于内蕴胎毒,外感时邪,在病机方面则认为麻疹是蕴积君相两经之火,乃"火毒有余之证",因此,在治疗方面有"疹喜凉,痘喜温&qu ...

  • 徐小圃治验27方【转载】

    徐小圃治验27方 发表者:赵东奇 747人已读 案一.感冒 郭幼 一诊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气促,面恍肢冷,舌白润,脉濡数.气阳不足,复感风邪,治拟温阳和营. 川桂枝4.5g炒白芍4.5g黄厚 ...

  • 徐小圃先生小传--名老中医之路

    [徐小圃先生小传]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晚年 ...

  • 名老中医之路——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丽LittleLily2021-02-20 19:28:00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 ...

  • 徐小圃(1887~1959),上海著名儿...

    徐小圃(1887~1959),上海著名儿科中医.徐小圃曾为一位富翁治疗胸闷痰喘之症,处方为大黄半斤,数次分服,患者且疑且惧,但服后豁然痊愈,遂请教于徐小圃:"众医屡用不效,先生一味奇功,何秘 ...

  • 民国儿科名家徐小圃儿子徐伯远小儿腹泻经验

    导读:今天跟着徐伯远先生学习治疗小儿腹泻的中医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 1 我治小儿腹泻,除继承先父小圃公擅用之培补脾肾法则外,通过多年临床,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先谈对于中医泄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