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会落后(上)?

江西为什么会落后?这看起来是个大题目,但我不是什么胸怀天下的人,我的工资也不值得我做什么江西大计之类的宏伟蓝图,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江西人,用江西消费者消费江西官场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眼光,来从一个侧面看江西的落后,并粗略分析这种落后后面的因素。

个人观点,大众评说,但凡所谓的热爱家乡,不喜欢挑刺提意见的人士,敬请绕道。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需要从南昌的昌北机场乘坐飞机前往全国各地。实际上,我更愿意选择长沙黄花机场,但不是所有航班都可以通过长沙,别处转都太远,只有南昌可以选择,而宜春能够出发的航班实在不够用。两个省会城市的机场,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去往全国各地的需求。

正因为这样,不自觉的我就会对两地的交通服务进行比较。

现代的地方政府和公用事业、垄断企业等,理论上的存在理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民众,当然也包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说简单点,是服务机构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旧官府,在和平时期,也不需要不可能用国家安全的理由推脱责任,这是今天这个话题必要的前提。所以,我只能就被服务的角度看待江西地方的高铁、航空、以及配套的公交等相关服务。在比较湖南长沙这样两个地方的状况下,得出结论。

如果从宜春出发,要到机场,需要时间是从家里到宜春火车站+预留提前20分钟进站+高铁区间时间+出站到机场巴站时间+候车时间+乘坐机场巴时间。在预计出门时间后,最大的变数和差异,就是最后两项。

赶飞机难的事情,究其原因,一个是高铁(铁路)时间配套问题,另一个是从高铁到机场的时间问题。

搭乘飞机,虽然机场一般要求在起飞前两小时到达,但实际上提前一个小时在不是特别的日子是足够的,确保45分钟前到机场也没有多大问题,特殊日子也就是几个长假的两头几天。

先说驳接时间的准备,即从车站到机场的时间准备。

一般出高铁站到机场巴站点的时间大致10分钟不超过15分钟,这方面,南昌和长沙没有什么区别。

从南昌走,机场巴间隔时间为半小时,网上查是20分钟,实际上问司机是半小时。机场巴到达机场候机楼的时间需要50分钟,加意外准备10分钟是必须的,这样必须有1~1.5小时才能从南昌西站到达昌北机场候机楼,所以必须是起飞前计划2.5小时以上能够到达南昌的铁路站点才勉强可以保险不误机。

而从长沙走,有更多选择,因为长沙的磁悬浮不是一种普遍性工具,所以我们的讨论不计算磁悬浮这种特殊情况(实际上磁悬浮机场站到T2航站楼较远,抵消了磁悬浮的速度优势,到T3航站楼的磁悬浮比较合适)。长沙的龙骧公司机场巴设定的发车间隔时间为20分钟,全程耗时大约25分钟,同样预计10分钟意外情况,那么,长沙南到黄花机场的时间为30~55分钟,那么充其量两个小时的提前时间准备就很够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两条线路之间,实际距离只有约10公里差距,汽车一般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不低于80迈,也就是不应该相差超过10分钟。

造成这个问题的症结有两个,一个是发车间隔时间,南昌是定死半小时,长沙是不超过20分钟,如果客流大,客满即走。

另一个更加荒唐的是路线规划,南昌机场3号线居然设计了在城里绕圈子加停点,而长沙没有任何停点(磁悬浮有停点,但速度可以弥补差距),这样一来,时间就自然要拖长了。

这样的机场巴运行设计,充分体现了江西的落后一面。

高铁站和火车站的机场巴不是服务当地人的,因为当地人去机场有各种便利渠道,即使要乘坐机场巴,也有条件选择更早的起点时间。所以,机场巴显然应该考虑的是外地乘客的接驳,外地乘客受制于铁路时刻,并不是可以随便提前出门的。所以这样两地的机场巴应该快速,必须直达,必须优先高速路。但我们每次坐着机场巴在居民区绕来绕去慢吞吞的行走,就想哭。

南昌的机场巴唯一比长沙优惠的地方是票价,15元,长沙是20.5元(之前是23元,磁悬浮开通后因为磁悬浮是20元,所以降价了)。对于乘坐飞机的人来说,几元钱的差价如果能够买到快速服务,根本不会在乎,所以我感觉机场巴的运行设计者的思维模式,还是廉价劣质的,相当于山区老农民的水平。

由于这种差距,到南昌乘机,要赶较早的航班,要么提前去住宿,要么自己想办法开专车,以宜春情况看官员要去,可以不慌不忙开专车,老百姓包括没条件的小老板们,就没办法了。难道江西的飞机只为江西官员服务吗?如果是这样,就更加可以理解江西为什么落后了。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