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第五讲:群集

有两种组织方式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两种都很极端。一种是按照顺序操作的思路来构建系统,这正如工厂的装配流水线一样,大多数机械系统都遵循这一逻辑,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把这一理念执行到了极致,在一战结束时,地球上开的一半的车辆都是福特公司的“T型车”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群集,这个系统是把很多并行运作的部件(前文详细谈过)拼接在一起,就像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或者是蚂蚁,或者是蜜蜂群落,这类系统的动作是从一大堆乱糟糟且又彼此关联的事件中产生。在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不是一系列起到关键作用的个体行为,而是众多的同步动作。这就是群集的模型。
在实际生活中,两者我们都会遇到,但第二种更有趣,这总会让我想起印度神话里“搅动乳海”的典故,神族和魔族以九头蛇为绳,为求不死仙露,不断搅动乳海,这一搅就是几百年,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飞天、各种千奇百怪的生命从乳海中不断飞出,于是这个世界开始丰富起来,这正是另一个版本的创世纪。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第一种总是让我们感觉到《1984》一般的死寂与冷漠,而群集模式则不同,彼此交织的生命也好,,错综复杂的经济也好,熙熙攘攘的社会也好,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就如同“搅动乳海”一样。

在群集的系统中汇集了许多自治成员。“自治”意味着每个成员根据内部规则以及其所处的局部环境状况而各自做出反应。这与服从来自中央的命令,或根据整体环境做出步调一致的反应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群集中,每个自治成员都是高度连接的,而且是并连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控制中心,没有一个中央的枢纽,他是去中心的,分布式的,与蜂巢的管理形式完全相同。
这样的系统有四个突出特点:
第一、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第二、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第三、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第四、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这可以让我们重新去理解彼得.德鲁克在谈到“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时说的一句话,“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
经典不应浓缩
德鲁克说的对
所有文章,新浪博客搜索:彭信之
1、《下一个社会的管理》20讲
2、《非营利组织的管理》40讲
3、《21世纪管理挑战》50讲
4、《管理的实践》60讲
5、《管理百年》30讲
作者:彭信之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国家开放大学特聘讲师,德鲁克社会组织学习中心顾问,德鲁克青年社区导师,企业教练,《商学院》、《社会创业家》、《商界评论》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
长期从事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对儒学经典、组织学习亦有深入的钻研和实践。培训真诚感人,语言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
原创文章,转发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