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远去了的“嘞嘞”

牛年话牛——远去了的“嘞嘞”
作者:杨曙明
进入牛年有日子了,人们的祝福声声言犹在耳,“牛年大吉”、“牛气冲天”、“牛转乾坤”,赞颂拓荒牛、甘为孺子牛、争当老黄牛,仿佛一夜之间这位“牛大哥”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事实上除了人们每天喝的牛奶,餐桌上的牛肉,作为人类的朋友,曾经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耕牛,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我是一个久己脱产了的农民,但在我的小时候,放过牛、骑过牛、喂过牛、割牛草、睡牛棚,耕田耙地使唤牛,都有触及,与牛算是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这在份感情当中,对牛的忠诚,牛的负重前行,牛的默默无闻印象深刻。对耕夫使唤牛时打“嘞嘞”的印象,尤其深刻……
老家淮安乃至大部分的苏北乡里人,在使唤耕牛时通常都需要吆喝,并称这样的吆喝叫“打lèilei”。可为了能够准确地用文字来表达,的确让我大费周章。因为老家方言中的某些发音,用现有的汉语拼音是无法全面而准确表述的,以致于从《新华字典》上也无从查考。
早在学生时代,就曾突发奇想地问过语文老师,老师吱唔了半天,含糊其辞地告诉我就叫“吆喝”吧。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用“吆喝”来表述老家人所说的“lèilei”,是有缺憾的,因为“lèilei”不仅包含有吆喝的含义,还有与牛交流情感、自我慰藉的意境。可如今搜遍了网络,也未能找到合适的词,姑且就用语气助词“嘞嘞”替代吧。
我是听着“嘞嘞”声长大的。如果说我曾经有过那么一丁点的音乐细胞,那一定是源自于老家人的“嘞嘞”。
不知道为什么,从懵懂记事开始,我就特别钟情于耕夫的“嘞嘞”声。无论是激越的,或是低沉的;无论是悠扬的,还是温婉的,我都莫名地喜欢。
都说小孩子家时常哭鼻子,我小时候自然也不例外。大约四五岁的时候,依稀记得父母都去队里干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午睡。可一觉醒来,日已西斜,一股莫名的惆怅油然而生,竟然有一搭没一搭地哭泣起来。没人理会,漫无边际,无休无止……。可是,当听到远处传来的“嘞嘞”声,这便渐渐止住了哭泣,仿佛那颗幼小孤寂的心,得到了些许安慰。
与那个时代的许多农活一样,耕田耙地,是一项重体力活。耕夫左手握绞犁(连接牛缰绳的木棍),右手扶犁犁稍,跟在犁头后面踩着新耕翻的土坷垃,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当调转田头时还得抖擞起精神吆喝着,牛往前,人往后,抬起足有五六十斤重的犁,方得转过田头。春耕秋种,夏耖冬垡,一年四季,耕作不止。耕夫们既是为了缓解耕牛的疲惫,更是为了调节自己沉闷而单调的劳作,便自觉不自觉地或狮吼、或呼唤、或吆喝耕牛,借以提高牛和人的兴奋度,打发这苦累而乏味的农活,这便就叫做打“嘞嘞”。
“嘞嘞”起自何时不得而知,打从我记事开始,乡间地头,村里庄外,到处都能听到高吭嘹亮的“嘞嘞”声!说它是歌,可它没有词;说它是曲,却无固定的调儿。“嘞嘞”以“啊”“哈”“嗬”“嗨”“哦”“嘿”“哎”“诶”等一串语气助词,连成一组曲调,悠扬、激越,极富感染力。每个使唤牛的耕夫,其“嘞嘞”音调都是唯一的,自然天成,即便你在两三里地之外,只要一听到那个“嘞嘞”声,便知道是谁谁谁在犁地。
从耕田、耙地,到推磨、打场(打谷),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行进方式,有直行的,有转圈的,“嘞嘞”的旋律也各不相同。耕田用耕田的“嘞嘞”,耙地用耙地的“嘞嘞”,打场用打场的“嘞嘞”。这样说来,“嘞嘞”又像是使唤耕牛的一道特殊的口令。
“音乐无分种类”,人和牛的心,想来也是共通的。大集体生产时期,队里的耕夫所使用的牛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应用怎样的“嘞嘞”,牛便能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通常一个生产队总有七八头、甚至十多头耕牛,在同一块地里耕作,耕夫们的“嘞嘞”声也就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由于每个耕夫的嗓音条件不同,“嘞嘞”的旋律也相去甚远。有高亢的,有激越的,有沙哑的,有悠扬的,还有高八度的,从而编织出一部原野农耕交响曲。跟随着延绵不绝的“嘞嘞”声,身后呈现出一片又一片新鲜的土壤,在夕阳的映照下,缭绕着团团白雾,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在月朗星稀的凌晨,在暮色苍茫的傍晚,在热火朝天的打谷场上,村子的上空,到处萦绕着悦耳的“嘞嘞”声。有的深沉而悠远,如泣如诉,仿佛在与老牛叙说着自己的无奈。有的婉转而悠长,不急不徐,让人听着心旷神怡。有的高亢而嘹亮,如雷霆万钧,大气磅礴!
无法忘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为了响应公社的号召,“要使农村改面貌,旱谷必须改水稻”,队里开始大面积“改水”。在初次改水的时候,地面凹凸不平。队长便安排将旱地深耕后放水浸泡,接着在丈余长的木耙上,套上两头水牛,耙上站着五六个手持锹锨的壮汉,再由时年血气方刚的耕夫李士高牵缰使牛,将高地的泥土壅到低洼处。只见那士高,左手抖擞着缰绳,右手挥动着皮鞭,一声晴空霹雳般的“嘞嘞”,伴随着皮鞭在空中“啪啪”炸响,两头并行的水牛拉着木耙,连同耙上站着的人,在水田里辗转腾挪、逶迤前行,其势如翻江倒海,乾坤挪移!
…… ……
半个世纪过去,那样撼人心魄的场景不再,牛耕早已变成了机耕、旋耕或免耕,耕牛也已难觅影踪,曾经的饲养员,曾经的耕夫,大部分俱已作古。然而,珍藏在我心底深处的那部原野牛耕交响曲,却久久不能忘怀。早些年,我总希望或者将来有一天,能够将这些耕夫的“嘞嘞”,用乐谱记录下来,虽算不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总是那个年代的特定符号。可江郎才尽,至今也未能如愿。
十年前春节回家,偶然间问过老婆,“庄子上还有牛吗”?“早没啦”!我怅然若失……
今天,节气已过惊蛰,接下来便是春分了。“不分不种,一分就种”,村子里的老辈们都这么说的。春分一到,春种又将开始,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家乡人春耕备种那热火朝天的场景,想起那激越、悠长、略带惆怅的“嘞嘞”声:
“啊哈呕哦~嗬~哦嗬喔~啊呜哇~,啊呜哇~啊哈啊啊,哦呕哎嗬~哦噢……”
2021.03.06
作者简介:杨曙明,网名秋夜月,高中文化,江苏淮安人,现居南京。作为草根文学爱好者,曾在《金陵晚报》《繁星》《紫金山》《文存阅刊》等纸媒留有墨迹,并在众网络平台发表文章近百篇。
(0)

相关推荐

  • [黄石文学选刊]吕永超发表在《江河文学》2021年第4期的散文《我与动物》

    我与动物 (载<江河文学>2021年第4期) (上) 老家耕牛,素来只有黄黑灰三种颜色,很纯粹.三叔家的小黄牛有点例外,躯体四肢脸盘都是黄黄的小绒毛,密实而光亮,但在头顶上竟然生出一撮白毛 ...

  • 第10期:邓高如 一位将军作家的美好文化呈现

     今天发表邓高如的散文:<牛儿哞哞>.  农村经济信息员屠生,不仅为活跃乡村经济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向"高如哥"提供了土地承包农民后出现的新情况,介绍了农民从买牛.养牛到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

  • 【笑画东北话】撒楞地,忙得脚打后脑勺(50-58)

    050 撒楞的 : 动作麻利,不拖泥带水.例句 : 你撒楞点儿,快点吃,上班别迟到了. 051 二倚子 : 不男不女的人,专指阴阳两性人.例句 : 他说话娘娘腔,像个二倚子似的.男人阳刚,女子温柔,知 ...

  • 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 ...

  • 生产队时期农民生活日常掠影(1)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全程经历了生产队时期.那时一个全新时期,是一段燃情岁月,一方面,因为生产力低下,产量很低,农民生活很苦,另一方面,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提倡学雷锋做好事,提倡公而忘私精神,提倡 ...

  • 神马?考研人还想过双十一,买点啥嘞

    今年的购物狂欢节来得格外地早,据说是有两个节日--"11.1"和"11.11".为什么用了"据说"两个字呢,因为小司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的. ...

  • 吾摔急  馒慢嘞

    ​五月的天喜怒无常,连气象台都捉摸不透它的心情,高兴时和颜悦色.温柔可人:稍不顺心就耍小性子,翻脸比翻书还快,时而连哭带笑,时而云幕低垂. 那天正好是周日,约好了早点去打球,可谁知这天气说变就变,突然 ...

  • 【消暑文】粗茶淡饭养人嘞!

    我生在浠水乡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大米和面是主食 清水粥.一吹三层浪,一吸九条沟.儿时的早饭,就是清水粥为主.熬粥时候,粥汤噗出,在过边上结起来的& ...

  • 春分,(yang)吃(sheng)了么您嘞?

    春 分 春分在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quo ...

  • 想吃烂肉,不能得罪烧锅嘞

    我们亳州人说"想吃烂肉,不能得罪烧锅嘞." 今年带学生整本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差序格局",每个 ...

  • 我嘞个去~联通宽带放大招,看看对手咋接招?

    开车,我喜欢走高速: 火车,我喜欢坐高铁: 宽带,我应该选哪家? 面对形形色色的宣传 有时候真不知道该信谁的 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一着不慎"选错了网 生活可就跟着遭了殃 小编根 ...

  • 晚饭后老人的问候——“你洗脚吗嘞?”

    晚饭后老人的问候--"你洗脚吗嘞?" 闻集敬老院   杜明艳 "你洗脚吗嘞?" "你洗脚吗嘞?" 这是幸福之家服务中心闻集敬老院晚饭后两个老 ...

  • “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排行榜”出炉!前十名是谁嘞?!

    近日,<国家地理杂志>和<BBC>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全世界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排行榜",引起广泛关注. 该排行榜来自美国<影响因子>杂志刊发 ...

  • 忒嗲嘞!这两栋位于上海黄金十字路口的老建筑,侬晓得里面的故事吗?

    静安区有许多珍贵的建筑, 带着历史的厚重感静静伫立在那里. 可能很多老上海都不知道, 这里有个黄金十字路口 --石门路和南京西路 伫立着两栋极具年代感的老建筑 --德义大楼和同孚大楼 据说,这两栋楼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