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善而教不能|论语浅说

(0)

相关推荐

  • 口德是很重要的!

    口德会影响命运,其中一个,就是说没用.比如有的人常说,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很多人读书混的不一定比读书少的好,这就是以前读书无用论. 但如果天天讲读书没用,那以后自己不会读书,孩子也不会读书.毕竟这社 ...

  • 走在前 走在后

    侧着半个身子,退后半步,据说是晚辈和长辈一起走路礼貌的距离和方式. 也许是利于晚辈观察学习长辈的举手投足,也许是便于长辈一不小心,走路打个趔趄时,晚辈能及时用有力的臂膀支撑住长辈将要倾斜跌倒的身体.同 ...

  • 阿让:身为长辈

    因为堂哥.堂姐比我年长许多,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我就被同龄的甚至大好几岁的人喊做"小姑姑"."小阿姨". 真正"晋升"为长辈应该从大姐的儿子 ...

  • 新 年 赋

    拜别旧岁,迈入新年, 举国上下,喜庆连连, 北方雾霾,炮声不见, 鞭炮齐鸣,云贵高原. 爷爷奶奶,开心欢颜, 父母长辈,忙后忙前, 子女帮忙,马首是瞻, 其乐融融,欢度新年. 瓜子花生,麻将桌前, 电 ...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浅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指言辞动听,令人愉悦.令色,面容和善,使人高兴.言行.举止.态度,一切旨在取悦对方,是谓巧言令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之人,鲜少有仁德.何以见得? 巧言令色,刻意逢迎的背 ...

  • 我们在彼此羡慕各自的生活 | 论语浅说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六十八岁之时 ...

  • 不怕路远,就怕行迟 | 论语浅说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竭尽全力仍无法企及,气力不足所生的 ...

  • 努力提升自己,一切不求自来|论语浅说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 此人颇具争 ...

  • 生命因厚重而充满力量 | 论语浅说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浅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由外入内,如读书.听课等.思:内在自主自发地思考.罔:迷茫,不理解.殆:倦怠:危险,陷入困境:疑惑. 译文:只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论语浅说

    孔夫子没有这四种问题:不会臆测:不会认为某事必当如此,不会固执不化.持守己见:不会执着于自我. 这句话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痛苦与烦恼都来源于这四点,意.必.固.我.何为意?念头.想法. ...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浅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自持:自修.自重.君子若不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而庄重一般从四个方面体现,即言.行.貌.好, ...

  • 命运早已注定吗? | 论语浅说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与人主动谈及"利"."命"."仁".为什么呢?首先说"利". 司马迁曾在<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