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汉成帝
相关推荐
-
身历七朝的王政君
王政君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入宫之前就很有些"神奇".首先是母亲梦月而入怀而生了她,其次是成年后的王政君先后两次许配人家,可都还未成婚,未婚 ...
-
王莽一共有六子,其中嫡子有四个,为何王莽连杀三个嫡子?
王莽,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建立新朝后推行新政,大抵都是仿照周朝制度,史称"王莽新政",实际上是一种复古. 令人不解的是,周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
-
你是老大没错,但你不能坏规矩!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1卷,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 [原文] 上欲立赵为皇后,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难之.太后姊子淳于长为侍中, ...
-
解析西汉灭亡的真相:汉成帝加了一把火!
如果说汉元帝导致西汉由盛而衰,那么汉成帝就是在西汉衰弱的过程加大了一个砝码,直接让西汉王朝走向覆灭的边缘.汉成帝刘骜在刚出生时,颇受汉宣帝的喜爱,他的名字也是汉宣帝亲自给他起的,而汉宣帝传位于汉元帝说 ...
-
西汉末代皇后的悲剧人生:亲历两次亡国丈夫父亲皆惨死,本人自焚
文/格瓦拉同志 乱世之中的女子宛若飘萍,生死荣辱绝非自己所能掌控,不仅普通人如此,即使贵为皇后也概莫能外.在王朝覆灭前后,遭遇坎坷的皇后们比比皆是,就悲惨程度而论,鲜有人能比得上西汉末代皇后-孝平皇后 ...
-
历史上第一个国师,还是看不透天意
历史上第一个国师,还是看不透天意
-
赵飞燕一路飞升皇后、皇太后,为何最后却又贬为庶人自杀?
赵飞燕的跌宕人生牵涉到了三个典故,"环肥燕瘦","断袖之癖",还有"金镶玉玺".第一个典故让赵飞燕走上了人生巅峰:第二个典故稳固了赵飞燕的地 ...
-
新皇帝上台,宫中便有了四个太后,帝国从此走向衰落
绥和二年即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驾崩,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当时的后宫之中,竟然有四位太后.而且,这四位太后,都是相当传奇,也就是她们的折腾,消耗了西汉王朝最后 ...
-
中国史上最为悲情的开国皇后,5个孩子都横死,本人哭瞎双眼而死
文/格瓦拉同志 对于性情温顺.安分守己的女人来讲,人生中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嫁给一个野心家,因为在后者眼中,亲情并不值得珍惜,而且随时可以用来牺牲.这样的苦命女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其中,作为中国史上最悲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三家分晋 豫让刺赵襄子
故事从晋国的智宣子开始. 他想让智瑶做继承人.家人智果劝他说,智瑶哪里都好,就有一样,很不仁厚.要是让他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会消亡在他手里啊. 但智宣子不听.智果一看这情形,就赶紧脱离了智族姓氏,改姓为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吴起的一生
吴起,最早在鲁国做官.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为大将去和齐国交战,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让鲁国人不敢相信吴起. 吴起为了取得信任,杀死了妻子,被封为大将,把齐军打得大败. 有人因此在鲁国国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商鞅变法
商鞅,原名公孙鞅,因被秦国封于商於,而被称为商鞅. 公孙鞅开始在魏国的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公孙鞅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问到身后之事,公叔痤说:"希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 增兵减灶
孙膑是和庞涓在一起学的兵法. 庞涓到魏国做将军,想借助孙膑的能力,便把孙膑请来,又怕孙膑得势,就设计砍断了孙膑的双脚,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后来,当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时,孙膑偷偷与他相见,说服了齐国使者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苏秦和张仪
苏秦向秦王献策取天下,秦王不采纳,苏秦就去游说燕.赵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 这时秦国攻打魏国,又要进攻赵国.苏秦担心这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于是挑动张仪去秦国用计. 张仪和苏秦曾经一起在鬼谷门下学习合纵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孟尝君田文 鸡鸣狗盗
齐国的田婴有个儿子叫田文.田文建议田婴广散钱财,蓄养门客.田婴便让田文主持这件事. 田婴死后,田文接班,号为孟尝君.他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孟尝君的名声传遍天下. 秦王听说孟尝君的名望,邀请孟尝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乐毅伐齐 千金买骨
燕昭王励志图强,想用重金招募人才.他向郭隗说:"您如果见到人才,我一定重用." 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人去买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买下马头带回来.君主大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田单与火牛阵
正当乐毅攻打齐国时,齐国的一个小官田单在忙着让家人用铁皮包上车轴外端. 燕军大军压境,人们争相涌出城门,人车挤成一团. 木制的车轴因此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只能眼睁睁被燕军俘获. 只见到田单家族的铁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通过与胡人的交往,认识到中原战车和步兵的局限性.于是开始倡议借鉴胡人的短装,学习骑马射箭. 这个认识是跨时代的.直到后来的元朝,胡服骑射的威力才得到最大的展现. 赵武灵王说:"愚蠢的 ...